第一節《大洲和大洋》導學案
設計理念:改變學生的地理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互幫互學、互為師生,實現有效學習。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1.能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2.了解陸地、海洋、大洲、半島、島嶼、海峽等概念。
3.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兩半球填充圖上準確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能繪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簡圖。
(能力目標):學會在地圖上確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閱讀圖文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
(思想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人類的家園----地球的感情。
2.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他們善于提出問題、勇于向未知挑戰。
重點: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難點:認識七大洲的輪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確定 。
教學準備:地球儀、課件、學習提綱、學具。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 探究法、分組學習。
教學過程:引入(教師引導):有人說我們居住的“地球”其實更應該叫“水球”,為什么?先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然后展示課件圖片,這是一張地球衛星圖片,藍色代表……,綠色代表……,白色是……,雖然有的地方被云層遮擋住了,但還是能明顯地看出海洋的面積遠大于陸地。從海陸的分布比例來看,地球上幾分是海?幾分是陸?(學生看課件圖片回答)陸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學生看圖回答)。那么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尤其在過去交通不發達而各種勘測、探測手段還很落后的情況下,就要靠遠行,當然遠行需要激情,而支撐激情的是堅忍不拔的毅力。(展示如下圖片,點擊文字可出現相關介紹)絲綢之路,馬可•波羅來到中國,鄭和七下西洋,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這里列出的是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遠行活動,可能有些在當時只是一種貿易往來或者為了其他的目的,但在客觀上的確對人類認知世界做出了貢獻。當然有些就是純粹的探險。
同學們,你能在圖上分辨出這些地理事物嗎?
再放一遍錄像,利用暫停鍵由學生判斷哪些是大陸、半島、島嶼、大洋、大洲、海、海峽。
提問:你能概括一下它們的概念嗎?
我們先來學習與大洲有關的知識。同學們手中有一個學具袋,里面有一份學習提綱,請根據提綱內容進行自學。5分鐘后搶答有關問題。
板書 :七大洲
1、名稱及輪廓
第一步:(學習提綱第一題) 回答一組搶答題:
⑴、說出地球上七大洲的名稱?
⑵、亞洲是哪個洲的簡稱?
⑶、“陽光灼熱的大陸”指哪個洲?
⑷、大洋洲怎樣得名?
第二步:利用發給學生的學具(一組空白的大洲的輪廓圖),練習識認大洲的輪廓 展開你的想象,描述一下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第三步:教師用空白的七大洲輪廓圖和課件讓學生來搶答
過渡 知道了七大洲的輪廓后,我們來看它們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 (展示課件)
板書 2、分布及位置
第一步:提問:(學習提綱第3、4題)
⑴、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
⑵、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