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一、課程標準運用各種資料,描述世界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總體特征。二、教學要求1.利用地圖了解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2.從地圖中認識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峽。3.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4.舉例說明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意義。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學步驟[由歷史事件導入]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開創了人類探索宇宙空間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外名叫尤瑞·加加林(_ _ _ _ _ _ _ _ )的前蘇聯宇航員乘坐飛般環繞地球軌道飛行,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中的人。】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_ _ _ _ _ _ _ )有幸成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時,他說“這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個飛躍(一大步) eg: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這是一句震驚世界的話。其實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軌道時也說過一句同樣有意思的話。你知道他說了一句什么話嗎?“人類給地球取錯了名字,不該叫它地球,應叫它水球。”【承轉】水星無水,地球少地,看來人類真的把地球與水星的名字給顛倒了。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一下地球的真實面目。(出示圖2-1 地球---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講解與提問】這是一張地球衛星圖片,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圖上白色代表大氣,黃色代表陸地,蔚藍色代表的是海洋,雖然有的地方被云層遮住了,但還是能明顯看出海洋的面積遠大于陸地。【繼續提問】從海陸分布比例來看,地球上幾分是海?幾分是陸?(可讓學生看餅狀圖,也可以讓學生從圖2-4上估算一下。)【板書】一、海陸分布(陸海三七分)【承轉】那么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呢?尤其在過去交通不發達而各種勘測、探測手段還很落后的情況下。只能靠遠行:絲綢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鄭和七下西洋;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等等。【承轉】這些古代的遠行活動,可以說對人類認識世界做出了貢獻。目前我們已經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那么分布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黑板出示《大洲和大洋》掛圖【板書】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引路讀圖】① 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補充: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意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阿非利加在希臘文中有“陽光灼熱”的意思;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是以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亞拉丁語原意是“南方大陸”;直到19世紀初,俄國探險隊首次進入南極圈,發現新大陸,南極洲意為“地球最南端”。)② 七大洲中,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③ 南極洲呢?④ 各大洲的大小關系如何?⑤ 仔細看圖,各個大洲的位置分布有何特點?⑥ 讀圖活動:說說大洲和大洋的位置關系?誰能說一說我們亞洲在地球上的位置?⑦ 學生活動(上講臺、邊指圖邊講):以上面的歷史事件(絲綢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鄭和七下西洋;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為例,你作為事件中的主人公,請你說說你當時遠行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到過哪些地方,還能講講你途中碰到過的事或物嗎?⑧ 你還知道如下一些事情嗎?印弟安人是如何到達美洲的?泰坦尼克號是如何沉沒的?百慕大三角謎區在哪里?等等。【承轉】每一個大洲都是一個整體。大洲內部我們又可以分幾部分來認識。看圖2-3【提問】大洲由哪幾部分組成?【板書】 大洲 〓 大陸 ╋ 島嶼【提問】觀察圖2-3,用你話來描述一下什么是大陸、半島和島嶼。【承轉】大洲與大洲往往遠隔重洋,我們來找一找,都有哪些海洋?【板書】2.四大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設問】根據你自己的認識,說說海洋對人類有哪些影響? 云雨的故鄉:地球水氣的主要來源(畫海陸水循環示意圖) 資源的寶庫:海水淡化;鹽(如果把海水中的鹽分都提出來,平鋪在全世界的陸地上,陸地可以增高150米);魚類資源;石油(釣魚島、我國南海石油開采);可燃冰等。 貿易的通道:海峽(日本海上生命線、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捷徑――—馬六甲海峽;大西洋與地中海的惟一通道———直布羅陀海峽;白令海峽;麥哲倫海峽);海上航線(石油運輸等)。 生存的空間:日本神戶人工島;荷蘭、澳門的圍海造陸。國防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