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1
總之主要是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建立師生互動體系,教師引導思維方向,歸納整理思維的線索和知識的結構,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發現展示,提興奮趣,增加感性熟悉,培養思維品質.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二、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三、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
四、土地資源的利用保護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土地資源的分類,利用保護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土地資源
教學過程
(引導)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等的總稱。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其中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因此要非凡珍惜和節約利用。面對可再生資源也要節約和保護,以維持其不斷再生,保證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那么,人類是怎樣利用自然資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土地資源的利用。
(錄音)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屏幕顯示歌詞。
(講述)土地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因此,我們常把土地比作母親。
(展示)展示"耕地"、"林區"、"草原"、"市景"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土地利用類型。
(練習)展示"某鄉土地利用圖",說出這個鄉有哪些土地利用類型?
(承轉)世界上的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呢?
(展示)展示世界土地資源利用圖,先指導學生明確圖例,再設問啟發,引導讀圖。
a、b、c、d四個地區各位于哪個自然帶?是哪種類型的土地分布區?
為什么人們多在溫帶濕潤地帶的平原地區開墾耕地?
(因為這里氣候暖和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農作物生長)
(小結)縱上分析:世界林地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世界草地主要分布在熱帶草原帶和溫帶草原帶;世界耕地主要分布在溫帶濕潤地帶的平原地區。
(擴展)現在的耕地分布區在開墾為耕地之前,有的是茂密的森林,有的是茫茫的草原。
人們將本是森林和草原分布的一些地區變成了耕地,是否對人類有利?討論回答。
(人類把原屬叢林、荒草生長之地開墾為良田,使土地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從而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并不是所有土地都適合開墾為耕地。假如人們對土地利用和保護不當,就會破壞土地資源。)
(承轉)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著哪些問題?
(展示)展示漫畫,說明其含義。
(展示)展示"世界人均耕地減少"圖片。
(計算)根據圖表數據計算世界人均耕地,并討論表中數據說明了土地資源面臨著什么問題?(假若耕地總量不減少,但隨著人口的迅猛增長,人均耕地也在急劇減少。)
(展示)展示土地資源的破壞圖片,并展示"世界土地荒漠化"地圖,提問:
1、你認為當前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①人口大量增加,建筑用地占用耕地;②由于濫伐森林,濫墾草地,水土流失嚴重,沙漠擴大;③土壤受到嚴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