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厚的經濟基礎
俄羅斯聯邦是一個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科學技術都非常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近年來,由于經濟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改革的措施和對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的解決都不甚理想,因此出現了經濟連年下滑的情況。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清楚地知道,俄羅斯的經濟基礎是很雄厚的,潛力是巨大的。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的時候,俄羅斯的經濟底子是很薄的,石油(包括凝析油)的產量只有880萬噸,煤為3130萬噸,鐵為300萬噸,鋼為310萬噸,水泥為100萬噸,糧食為5460萬噸。1918年俄羅斯在列寧的領導下開始了建設國民經濟的新時期。列寧特別強調著手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必要性,并號召學會管理國家。接著,俄羅斯人民堅持不渝地實行工業化方針,經過頭幾個五年計劃就打下了重工業的基礎。新的燃料和冶金工業基地出現了、發展了。國家已經能夠生產各種機床、汽車、飛機、拖拉機和各種軸承了。
現今,俄羅斯工業的特點不僅在于它的強大,而且還在于它的多樣。它有400多個門類,能滿足國民經濟和人民對各種高質量產品的需要,能保證生產的技術設備更新和集約化的需要。
從工業布局上看,俄羅斯歐洲部分除原有的老工業區外,在科拉半島、伏爾加流域以及人口密集的中央區和中央黑土地帶建立了許多新的工業中心。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形成了許多龐大的工業基地。這些過去人跡罕至、氣候異常惡劣的地區依靠艱苦創業建立起來的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的基地,多年來已成為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新增長的來源,并提供了國民經濟所需要的大量焦煤、電力、木材和其他各種工業原料。許多重大科研成果和重要工業產品都出自西伯利亞,那里的工業基地有的是二次大戰期間由西部地區遷來的,有的是后來陸續新建起來的。
科技成果的創造和利用,在俄羅斯工業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新的機器設備、精密儀器、現代自動化裝置、高質可靠的計算機技術的廣泛利用,保證了技術的進步。已大量生產的各種設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管道輸送和加工所需的各種設備,數控金屬加工機床,機器人,無線電電子設備,多能生產系統,自動轉換生產線,以及其他各種高技術含量的機器設備和成套裝備。
俄羅斯工業和科技水平的最好、最明顯的證明就是它那讓世人皆知的原子武器,各種射程的導彈,多種類的軍用與民用飛機,先進的坦克、戰車、火炮、輕武器,世界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第一個宇宙載人飛船、第一個太空軌道站,那一座座巨型水電站、核電站、現代化工業聯合企業,那綿延數千公里的鐵路干線和大口徑石油天然氣輸送管線也都是它的工業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
前蘇聯解體之前,俄羅斯農業的規模巨大。2.3億公頃農用土地是它的雄厚資本。當年,有1xx個集體農莊和12300個國營農場。它的糧食生產占全蘇55.6%,稻米占53%,亞麻占42%,肉產量占49%,奶產量占52%。其種植業和畜牧業分別占蘇聯農業總產值的40%和60%。所有的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都實現了電氣化,主要的田間作業都實現了全盤機械化。近幾年來,農業又裝備了許多新的大型聯合收割機和大型多功能的現代化拖拉機。在伏爾加流域、北高加索、中央黑土地帶和遠東建立了許多大型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在畜牧生產方面,近年來加緊實施使畜牧業轉入工業化生產的工作。畜牧業生產集中的程度在增加,其技術裝備也在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