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復習提綱人教版
數值增大,且增大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即向東增
大,所以c為東經度即90°e。自a到d數值也增大,但
增加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反,即向西增大,所以d為西經度90°w
2. 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北)
求a在b的何方向,即求a相對于b的方位,a為要確定方向的點b為參照點。解題思路如下:①判斷東西方向:從參照點出發到要確定方向的點去,若行進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則要確定方向的點在參照點的東方,反之在西方②判斷南北方向:離北極點 (n)近則為北方,離南極點(s)近則為南方③綜合①②判斷的方向即為所求方向。
1.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運動 自轉 公轉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繞轉中心 地軸 太陽
周期 一天(約24小時) 一年(365或366天)
產生現象 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
產生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球體和自轉 繞日公轉地軸與公轉軌道呈66. 5°夾角
注:時間差異-位置越向東去,時間越早
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仰視地球的自轉為順時針旋轉,即北逆南順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一年中白晝長短的變化
3.四季知識歸納(見下左圖)
日期 太陽光直射的緯線 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 節氣 北半球季節
a 3.21 0° 平分 春分 春季3、4、5
b 6.22 23.5°n 晝長夜短 夏至 夏季6、7、8
c 9.23 0° 平分 秋分 秋季9、10、11
d 12.22 23.5°s 晝短夜長 冬至 冬季12、1、2
4.五帶的劃分(見下右圖)
溫度帶 范圍 氣候特點 特殊地理現象
熱帶 南北回歸線間(23.5°s—23.5°n) 終年炎熱 太陽直射
南溫帶 南回歸線與南極圈間(23.5°s—66.5°s) 四季分明 無
北溫帶 北回歸線與北極圈間(23.5°n—66.5°n) 四季分明 無
南寒帶 南極圈與南極點間(66.5°s—90°s) 終年嚴寒 極晝極夜
北寒帶 北極圈與北極點間(66.5°n—90°n) 終年嚴寒 極晝極夜
5.高、中、低緯的劃分:0°-30°為低緯,30°-60°為中緯,60°-90°為高緯。
第三節 地圖
1 地圖:把大范圍的地區如一個省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縮小后,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在平面上表示出來
2. 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⑴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縮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b大。 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畫實地范圍越小,內容較詳細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畫實地范圍較大,內容較簡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40km
數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線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個0,千米化厘米加5個0)
⑵方向:a一般情況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
b指向標定向:箭頭所指方向為正北 方法是將指向標平移到參照點再確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