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教案(精選2篇)
巴西 教案 篇1
巴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 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據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據地圖和資料聯系巴西自然條件討論該國如何開發利用和保 護熱帶雨林
過程與方法:
充分運用資料,讓學生討論、比較
情感與價值觀:
使學生樹立熱愛自然 、保護自然的觀點
重點:
亞馬孫平原和亞馬孫河流
難點:
巴西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
巴西的位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課件中出示以下問題:世界面積大國、世界人口大國、世界足球王國、世界最大的天然氧 吧。讓學生們猜一猜這是哪個國家。從而導入新課。
第六節 巴西
1、巴西的位置(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在圖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處的大洲,所瀕臨的 大洋以及周圍的鄰國。在 圖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緯度位置。
2、 亞馬孫河
在圖3-31上找到亞馬孫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課本30頁的1-43圖將亞馬孫河的流量、長度流域面積 與其他三條大河比較,得出結論: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結:發源于安第斯山脈,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度僅次于尼羅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亞馬孫平原和熱帶雨林氣候區
在3-31圖上找到亞馬孫平原并觀察他的范圍,說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并看圖說出他的范圍,在組內交流。
小結: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東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讀3-31圖分析亞馬孫平原的 緯度位置,思考: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什么氣候?此中氣候條件 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結:亞馬孫平原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這 里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討論: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有哪些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閱讀材料“地球之肺”
說明:熱帶雨林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過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還有什么類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導學生觀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圍,并與亞馬孫平原比較。
②從緯度 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氣候特點
③小結巴西高原的地形構成:約1/3的亞馬孫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構成了巴西
小結:由亞馬孫河沖積而成的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構成的巴西, 它的面積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
課堂活動:
(1)、世界上面積大于巴西的國家有那些?
(2)、填表比較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氣候
(3)、思考:課本92-- 93頁3--5題
鞏固練習:
同步互動66頁
板書設計: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 積最廣的河流
亞馬孫河
長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補充練習:
填充圖第32頁第一題和第二題
巴西 教案 篇2
課題
第10課 巴西教案第 1 課時 共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執教教師:
教學目
標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2、熱帶雨林的危機3、巴西主要的熱點經濟作物4、巴西的工業布局及城市分布特點。能力目標1、運用巴西的地形圖、氣候圖分布圖,掌握巴西主要的熱帶經濟作物分布 2、運用巴西的礦產資源圖及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圖,揭示礦產資源對巴西工業區的影響。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巴西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農業生產特點、 工業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教學難點熱帶雨林對于全球氣候的影響
教法學法
教學媒體
教 學 過 程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補充與反饋
課前預習
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課。大家看錄像,說出展現的內容。播放日韓世界杯,巴西隊獲得冠軍時的錄像片斷。說說看,你還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總結: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巴西
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第二節巴西。2.展示世界政區圖。要求:指圖說出巴西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總結:巴西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緯度較低,光熱資源豐富。板書:位置、環境、熱帶面積廣大。電腦播出巴西的地形圖(多媒體課件) 讀圖回答:1.二條特殊的緯線:赤道、南回歸線。 2.巴西所處的溫度:熱帶3巴西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景觀圖展示)4.巴西的主要地形: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占面積的 1/3巴 西高原-----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占面積的2/3(提問):(一).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國家?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地理位置決定。
2.亞馬孫流域經過這里。(讓學生自己來介紹亞馬孫河并展示圖片)3.安第斯冰雪消融帶來大量流水(二).熱帶雨林有何作用它為人類提供了那 些資源? (活動):學生分組討 論并推選代表舉例說明。教師提供圖表總結。 經濟價值——提供木材 提供全球氣候 提供新鮮空氣 環境效益 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來源:學|科|網] 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三).巴西是怎樣開發和利用熱帶雨林的? (活動):由學生出示資料進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1.林業部長 2.外國開發商3.當地農民 4.生態學家。(小組成員認領角色,通過討論,然后上臺表演。各小組經過角色之間引起的爭論,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網 (教師總結):開發的同時,要注重保護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二.熱帶經濟作物王國1.看圖9.35請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帶? 結合圖9.33,34圖說明這里有哪些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有哪些產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膠、可可、玉米、 棉花、大豆等,分布于東南沿海一帶。這里地形平坦,海拔較高,氣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運便利;這里城市密集,人口眾多,便于就地消費。總結:巴西大部分國土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熱帶土地廣闊,為熱帶作物的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三、民族工業的發展1.導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較高的國家。它是怎樣發展起來 的呢?工農業生產又有什么樣的特征呢?這些是下面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2.閱讀課本,自學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經濟特征。((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2)16世紀中期,種植甘蔗,制糖業興起。(3)17世紀末,掀起采金熱。(4)19世紀初,大量種植咖啡。總 結:單一生產農礦產品,現代工業不發達。3.展示“巴西的農產、礦產和工業”圖,觀察該圖,看看巴西有哪些豐富的礦產?分布在何處?對巴西的現代工業有何影響?(主要礦產有鐵、錳、金、煤等,集中分布于東南部。富的鐵、錳等金屬礦產, 便于發展重工業;而 礦產的分布,又影響著工業的分布在接近東南沿海的礦產地總結:的確, 依據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巴西的鋼鐵、造船、汽車、飛機等制造業都已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4.引導:巴西重工業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除靠近礦產地等因素以外,還受哪些因素影響?提示:從交通、氣候等方面考慮。(東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運輸;這里緯度較高,氣候涼爽宜人。) 5.引導探究:巴西的能源礦產如優質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該怎樣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2)進口能 源。(3)大力發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陽能、風能、潮夕能等。
總結應用
四.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桑巴王國”巴西,知道了它是世界上占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熱帶雨林最多的國家,該國鐵礦豐富,工業發展很快,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占世界重要地位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一.位置和自然環境1.位置:緯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半球,熱帶[來源:學#科#網] 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亞馬孫河3.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二.熱帶雨林的危機1. 經濟價值——提供木材 提供全球氣候 提供新鮮空氣 環境效益 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2.熱帶雨林的保護三.熱帶經濟作物王國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劍麻四.民族工業的發展1.主要城市:里約熱內盧,圣保羅,巴西利亞2.人口和工業分布在東南沿海
典型錯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