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第五單元復習教案
38. 當你的愿意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距時,你是努力縮短差距,還是自暴自棄?
我們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樹立可行的目標,并與家長積極溝通,爭取父母的支持與幫助,把握現在,努力學習。
39. 怎樣對待因為自我期望過高而帶來的失望?
適當降低自己的目標,或把目標分解,使之成為自己能通過努力達到的目標。
40. 沒有期望,也就沒有失望。這種想法對嗎?
錯。沒有期望,就沒有奮斗目標,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失去前進的動力。
41. 為了將來做一個合格的人才,成為國家的主人,現在應該怎么做?
我們必須從小學習怎樣更好地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42. 當自己選擇的角色和父母的期望發生矛盾時,怎么辦?
以尊重、包容、悅納的心態對待這種差異,兩代人之間應加強溝通、協調,加深理解。要善于與父母溝通,尋求理解,同時要樹立可行的目標。
43. “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好的社會環境是積極向上的,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培養人們高尚的思品品德道德水平,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而不良的社會環境則容易使人不能健康成長,甚至違法犯罪。因此我們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環境。
44. 為什么人們把家庭比喻成學校,而把學校和社區又比喻成家呢?
入學之前,人們對社會的認識以及所受到的教育主要來自家庭,所以人們把家庭說成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社會生活的第一站,學校生活和社區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家庭生活的延伸,因此,人們又把學校和社區比喻成家。
45. 規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規則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生活秩序;由于社會的發展,新問題的出現,就要制定新的規則。 我們不僅是規則的遵守者,也是規則的制定者。
46.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規則,而今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能說說兩者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
前者是人治社會,制定的規則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統治階級具有特權。后者是法制社會,規則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任何人都沒有特權。
從古代規則的廢除到現代規則的建立,說明了什么?
人類社會的歷程,也是各種規則、制度不斷完善和更新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