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 課 “伐無道,誅暴秦”
第11 課 “伐無道,誅暴秦”
學習目標:
1、 知識目標: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情況。
2、 能力目標: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發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讀材料分析:
1、 在當時秦國市場,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為什么呢?據說在秦朝犯了法,要么是死刑,要么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斷雙腿,挖去膝蓋,所以買鞋的人少,買拐杖的多。
2、 萬里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在今天是倍受人們喜愛的名勝古跡,在欣賞它們的同時你可曾想到在氣勢恢弘的背后隱藏著多少血汗。據推測,秦朝全國人口有萬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想一想XX萬人減去約占半數的婦女,再減去男子中的老弱病殘和小孩,壯年男子總數不過三四百萬,減去服役的在家耕田的能有多少?
3、 秦朝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田租在秦以前是按土地畝數征收的,不論土地有多少,一律按官府掌握的每人應有畝數征收,即使沒有那么多土地,也要按此數目征稅?谫x是計口出錢。雜賦是各色名目的臨時征派。這些賦稅加在一起,要占到農民收獲的三分之二。
4、 秦二世繼位后與宦官勾結任意屠殺他的兄長姐妹和文武大臣,在其統治的短短幾年里,不僅“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而且“賦斂愈重,戍徭無已”。
材料分別反映了社會的哪些現象?
二、秦末農民起義:讀教材獨立完成下題,然后小組交流(注意把握事件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步曲:原因、經過、結果)
1、 陳勝、吳廣起義(結合課本63頁圖):時間: 地點: 領導人:
起因:
經過:
結果:
影響:
2、 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