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
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
教與學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秦漢時期先進的科技成就——造紙術、數學、地理、醫學。
2、過程與方法
自學和分組討論“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秦漢時期科技成就領先世界的原因”,提高初步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中華民族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與學的重點:蔡倫改進造紙術;地動儀。
教與學的難點:張衡制造的地動儀
教與學的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方案1)[導入] 提問:1. 秦漢時期的起止年代,經歷過哪幾個朝代?(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共440年。秦、西漢、新、東漢)2. 這一時期內,我們學過的哪些內容是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秦的統一、秦長城、秦兵馬俑、漢絲綢之路等)然后總結,這一時期,國家統一、人民生活安定、經濟迅速發展、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加強,秦漢時期文化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這節課我們學習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方案(2)由XX年奧運會火炬和開幕式上的中國長卷的創意來源導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文藝表演,并不是單純地堆積中國元素,張藝謀和他的團隊,選擇了一張巨大的“紙”,向世界呈現一幅中國的長卷、歷史的長卷、文明的長卷。 紙,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中國人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張紙。那么紙是何時發明,發明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二、自主學習,建構知識:
自學要求:依據下列表格自讀課文,勾畫重點知識,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列出知識結構,并將自學中發現的疑難點記錄下來以備交流。
科技領域 人物 時期 主要成就
造紙術 西漢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
蔡倫 東漢
數學 東漢 九章算術
地理 東漢 地動儀
醫學 麻沸散、五禽戲
張仲景 東漢
三、合作探究,釋疑解惑㈠生生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完善表格。
㈡師生合作:共同探究解決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對于本課的重點知識蔡倫改進造紙術和地動儀原理,在學生看書后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或用視頻或者簡易的模型重點講述。
1、概述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成就。
【引導】要聯系本課所學知識綜合分析,重點抓住領先世界一詞:①西漢前期出現用于書寫和繪圖的紙。1XX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②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③東漢華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2、秦漢時期出現這些先進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導】解決這一問題要綜合考慮,秦漢時期的社會狀況,即政治、經濟、文化狀況,還要考慮當時的人為因素。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科技發展的前提。文化發展促進了科技發展。科學家積極探索注重實踐促進了先進科技的產生。
3紙廣泛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你能說出有哪些方面嗎?
【引導】這個問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能力,啟發學生從自己身邊和所了解的現實生活入手回答。如:可以書寫,可以繪畫,可以包裝;可以用于制作紙質生活用品,如紙杯、紙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