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
第17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
【課標要求】
秦漢文化中有關宗教、思想和史學、藝術等方面的成就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司馬遷的《史記》內容;秦兵馬俑
能力目標: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國傳播的原因及影響;鑒賞秦兵馬俑
情感目標:培養對秦漢文化成就的自豪感和愛國心;學習司馬遷追求真理的精神
【學習重點】
(1)佛教和道教在秦漢時期的發展情況
(2)以《史記》為代表的史學成就
【學習難點】
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和對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學習過程】
朝代 宗教 思想 史學 藝術
秦
西漢
東漢
一、自主學習,自我檢測(在自學基礎上,完成下列表格)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各抒己見)
1.佛教傳入我國后為什么很快受到封建統治這的歡迎和扶持?請舉出實例談談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嗎?
2.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創始人是誰?你知道“太上老君”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嗎?你能說說佛教和道教的異同嗎?
(合作互助)
1.魯迅先生稱司馬遷的《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你知道為什么嗎?這部書到底寫了些什么?對中國史學和文學有什么影響?
2.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在自己的陵墓旁邊修建了巨大的兵馬俑。這些兵馬俑排列整齊,而且都面向東方,準備隨時鎮壓山東六國的叛亂。
那么,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在什么時候被發掘出來的?為什么會享譽世界?它的魅力何在呢?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1.讀史識人
司馬氏世司典籍,工于制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會《詩》《書》《左傳》《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之言,通黃帝堯舜至于秦漢之世,勒成一書,分為五體:本紀紀年,世家傳代,表以正歷,書以類事,傳以著人。惟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六經之后,惟有此作。
(1)材料中的“司馬氏”是誰?“一書”是指哪部書?
(2)這部書在我國史學和文學發展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
(3)為了完成這部書,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請你講講他的故事,談談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習哪些精神?
2.識圖話史
圖一 圖二 圖三
①這幾幅圖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輝煌。請你說一說,它是哪個王朝的杰作?請你分別描述一下這幾幅塑像各自所表達的意思。
②如果有一天你到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去參觀,請你在游客留言簿上寫下你最想對秦始皇所說的話。
四、知識整合
五、鞏固練習
1.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日常用語來源于佛教,如“世界”“無常”“無事不登三寶殿”等,你知道佛教是什么時候傳入我國中原地區的嗎?( )
a.西漢初年 b.東漢初年 c.西漢末年 d.東漢末年
2.東漢明帝時,派人到西域求佛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宏揚佛教文化 b.用佛教來減輕自己的罪過
c.借助佛法維護其統治 d.興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