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藝和科技
(板書)二、神奇的編鐘
播放音頻《曾侯乙編鐘樂團演奏——屈原問渡》,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這首古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呢?
教師展示《曾侯乙墓中室編鐘》,演奏這首古樂曲的樂器是戰國的古鐘。為了使演奏時的音色優美旋律和諧動聽,表現力更強,人們常常把很多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的鐘組合在一起,這就是編鐘。編鐘經常被用于宴會、祭祀的活動中。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56頁閱讀部分內容,了解編鐘音域寬廣渾厚,音色優美豐富,反映處我國在音樂在多年前,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們的祖先不僅在文學和音樂方面創造了豐富的文化成就,在科技方面也很有建樹。
(板書)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重視治水,到戰國時期可以說掀起了一個治理水患、興修水利的熱潮。戰國時各國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后來中外馳名,堪稱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個創舉,至今還為人民造福的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是由戰國時期秦國的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發源于松潘高原(海拔三千多米)的岷江,奔騰流瀉,進入成都平原。教師展示《都江堰示意圖》,講解都江堰的組成和原理,知道都江堰“行水灌田”和“泄洪平災”的作用。
(板書)
四、“中醫鼻祖”扁鵲
教師展示“扁鵲”的圖片,講述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本目的內容,學生自己歸納扁鵲的對中醫的貢獻。
(板書)1.望、聞、問、切四診法
(課堂總結)
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的成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智慧的結晶,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財富,是我們引以為豪的。
● 板書設計
一、《詩經》和楚辭
1.《詩經》
2.楚辭
二、神奇的編鐘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望、聞、問、切四診法
四、“中醫鼻祖”扁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