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學設計
第10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軍事家的主張。
2.學會歸納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的能力 。
3.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樹立良好的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政治主張及教育成就。2.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
教學難點 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法、采取暢所欲言的主動搶答 式、七嘴八舌的分組討論式 情感體驗的對話表演式、百家爭鳴的自由發 揮式,使學生眼、耳、口、手都動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各有所得。
教學方法
巧用材料、哲理名言,成語故事,創設情境導學法、講解法、聯想法歸納法、圖表法、綱要信號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引起共鳴。
放錄像:“百家爭鳴”使學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屬學派。
導語連接:“春秋戰國時期,政治風云變幻,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經歷著巨大變革。許多有思想的人紛紛發表自己的主張,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今天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去領略大思想家們的風采”。出示第9課課題。出示要完成的 學習目標。
身臨其境,感受歷史,
第一板塊
孔子思想 教育成就
(活動):請給孔子先生做一個名片,那我們該如何介紹呢?
⑴介紹孔子生平。孔子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51歲前,主要以教書為業,后來做了魯國的司寇,使魯國強大起來。但因魯定公聽信齊國挑撥,孔子遭受冷落。55歲開始周游列國,XX年走訪了7個國家,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什么呢?
第一步:學習思想政治主張
1.講故事: “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學生。
2.教師補充: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釋。
由此引出孔子的政治主張:提出“仁”的學說;“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并補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寬惠”等一切美德。至今是我們做人的最高標準,也是我們創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他的思想自西漢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了我國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第二步學習教育成就。
1.首先提問:你知道孔子的那些教育言論?(小學學過)教師補充“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指導看書,完成討論題: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成就?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幫助或指導?四人小組討論。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2.最后出示國畫:孔子“逝者如斯夫”提醒學生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
第三步 知識拓展:
展示與孔子有關的各種圖片回答已有知識。了解孔子生平。
看書自瀆培養 自學能力。展開想象回答問題。結合做人的道德,進一步認識孔子思想,增強崇敬感。
合作討論 集體探究
發揮群體智慧 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歷史與現實結合,認識孔子的偉大之處。
第二板塊
老子思想
孔子如此偉大還經常向一個人請教問題,孔子說他是能上天入地 的人,他是誰?引出老子。
第一步 材料展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讓學生快速看書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