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導學案
第21課 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導學案
一.明確目標
1、 掌握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 較前代有了發展,商品經濟空前活躍,明朝中后期我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掌握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其影響。
3、通過分析討論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提高學生以史為鑒、擁護改革開放政策 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清朝閉關鎖國政策
教學難點:“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這一概念
二.前置自學:(認真預習課文,并在課本劃出相關內容且牢固記憶)
1、明代從南美洲引進的 、 等高產糧食作物,清代不斷推廣種植。
明代還從國外引進的 、 和 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廣。
2、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 。 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 的絲織業后來居上。 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 瓷器,造型多樣,花紋優美,暢銷海內外。
3、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活躍。 和 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4、資本主義萌芽:時間: ;地點: ;行業: 。
是早期的資本家, 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 和 的關系,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5、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 ”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 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清朝統一中國臺灣后,開放 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后來只留 一處對外通商。
7、宋代設立的管理對外貿 易的機構叫 ,清朝時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叫 。
二、交流展示
三.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清朝為什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聯系當前對外開放的現實,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