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閉關鎖國
二、探究“閉關鎖國”原因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究“閉關鎖國”原因所在,教師可歸納如下:
1、防范自衛的產物
防范自衛既有防范海疆不受西方殖民者入侵,又有害怕外國商人與沿海居民往來會“滋擾生事”的含義。再加上在正常貿易的同時,西方殖民者又在中國沿海劫掠和搜集情報,進行非法活動。而對當時世界形勢不了解的清朝統治者,夢想緊鎖國門,永保王朝統治。
2、自然經濟為根源
清朝前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比較穩定,不需要外來商品也可自我供給。乾隆帝給英國國王的信中說“天朝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即是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思想上的反映,也是造成清朝統治者故步自封、閉關自守的根本原因。
3、自大心理的反映
明朝中葉以后,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中國與世界的距離逐漸拉大。而當時的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這一狀況并不了解,一直以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其他國家都是落后的“蠻夷之邦”。清朝統治者妄自尊大地視西方為“夷”、為“藩臣”,就是這種自大心里的典型反映。
三、探討“閉關鎖國”的不利影響
組織學生探討“閉關鎖國”對中國社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學生探討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下:
1、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
“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維護主權和民族獨立的考慮,但決不能評價過高。因為,“閉關鎖國”政策歸根結底是一種消極落后的政策,是一種愚昧保守的鴕鳥行為,它并不能削弱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力量,相反卻妨礙了中國自身的發展,導致了經濟的停滯和倒退,最終仍無法防御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更大程度上導致了中國的落后挨打
不加分辨地關閉國門,一是導致海關制度混亂,貪污勒索公行,增加商品成本,影響商品質量;二是導致盛世之下,君臣安祥太平,刮民脂民膏,奢侈無度,引起內亂;三是導致中國與世界的隔絕,中斷了正常的外貿和外交活動,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中國從此被拋在世界進程的后面,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最終造成了中國的落后挨打的結果。
小結: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有漢唐的輝煌,也有明清的血淚。漢時,張騫出使西域,試圖打開對外交流的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唐時,中國自豪地向世界敞開國門,帶來的是唐朝空前繁榮和全世界的尊敬;明時,國門開始合攏,為鄭和的下西洋,使中國一度揚威海外;到了清朝,國門終于完全關閉,這并未給中國帶來安寧和穩定,卻將鴉片與戰爭帶來了苦難的中國,中國歷史就這樣步入了近代社會。
板書設計
一、“閉關鎖國”的大致過程
1、明朝
2、清朝
二、“閉關鎖國”原因探究
1、 防范自衛的產物
2、 自然經濟為根源
3、 自大心理的反映三
三、“閉關鎖國”影響分析
1、 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作用
2、 更大程度上導致中國落后挨打的結果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