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生活在社區里復習資料
分布規律
東經度的度數愈向東愈大,
西經度的度數愈向西愈大。
北緯的度數愈向北愈大,
南緯的度數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劃分
以200w、1600e組成的經線圈劃分
以赤道為界劃分
200w以東,1600e以西為東半球,
200w以西,1600e以東為西半球。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
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
00—300
中緯度
300—600
高緯度
600—900
五帶的劃分
北極圈以北地區
北寒帶
900n—66.50n
北極圈和北回歸線之間
北溫帶
23.50n—66.50n
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
23.50n—23.50s
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南溫帶
23.50s—66.50s
南極圈以南地區
南寒帶
66.50s—900s
10、中國的地理位置(p37圖2-32)
南/北半球
東/西半球
緯度帶
五帶
時差(經度每隔150,時間相差1小時。)
北半球
東半球
中緯度
北溫帶
中國東西大約跨越600,大約相差4小時
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1、我國遼闊疆域(p40圖3-1)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最北端
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最東端
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15個陸上相鄰國家
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爾、錫金、不丹、緬甸、老撾、越南(逆時針方向)
6個隔海相望國家
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我國的海陸位置
海陸位置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
瀕臨的海洋
太平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主要島嶼
中國臺灣島(中國最大的島)、海南島(中國第二大島)
疆域優勢
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其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這一地區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利于發展海洋事業。中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此外,幅員遼闊的國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為中國社會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從海陸疆域方面來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處
中美:海陸兼備(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中國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
英國:島國 蒙古:內陸國家
2、行政區劃
三級行政區劃
全國行政區域基本上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
23個省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即省會或首府)p43、 p42圖3-3
3、我國人口分布現狀(圖冊p22)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12.9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密度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勻。黑河—騰沖線(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以東即東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騰沖線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較稀少。
4、我國民族分布現狀(圖冊p23)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漢族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1%,而其余55個少數民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的邊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