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生活在社區里復習資料
年降水量分布規律
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農業生產差異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主要經濟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膠、油棕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內河航運的差異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于航運
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結冰,便于航運
地形
南方地區多丘陵
北方地區多平原
主要能源資源的差異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水資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水資源豐富
10、中國主要的旅游資源(圖冊p30-31)
華北地區
北京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華東地區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安徽黃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中國臺灣日月潭、江蘇蘇州園林、山東泰山
華南地區
廣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區
四川樂山大佛、四川九寨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云南麗江古城
西北地區
新疆天山天池、甘肅敦煌莫高窟、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華中地區
長江山峽、湖南武陵源
11、如何設計一條科學、合理的旅游線路?
答:旅游線路的設計要全面考慮旅行的目的、行程時間、交通情況、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
12、中國主要鐵路線
主要鐵路線
線路走向
京九線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龍
京廣線
北京—鄭州—武漢—株州—廣州
京滬線
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線
北京—沈陽—哈爾濱
隴海線
連云港—鄭州—西安—蘭州
蘭新線
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9、我國東西部差異(p62圖3-28)
東部
西部
自然條件
地形
東部地區平原廣闊
西部內陸地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氣候
較為濕潤
氣候干旱
資源環境
水資源豐富,但礦產和能源短缺,且工業污染嚴重
有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但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
社會經濟條件
發展歷史
有較深厚的文化、經濟、政治基礎
燦爛的歷史文化
人口
東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數量較少,且分布比較稀少
民族
主要是漢族人
少數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南京、沈陽
重慶、西安、成都、烏魯木齊、呼和浩特
農業
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于發展農業
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
工業
工業發展條件優越,比較發達
比較緩慢、不發達,但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發達、方便
交通通訊設施落后
教育
發達
教育水平、思想觀念較滯后
人才資金技術
較為豐富
短缺
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較快、較為發達
經濟發展緩慢,與東部相比發展不平衡
經濟發展的優勢
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發展農業。交通通信教育發達,城市眾多,人才資源豐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廣袤的土地、壯美的山川、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歷史文化
經濟發展的劣勢
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嚴重的工業污染困擾著東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交通等社會經濟條件方面差距較大
南北方交流與互補
南水北調工程
東西部交流與互補
西氣東輸工程、西電東送工程
第四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圖冊p32-33或填充圖冊p15圖4-1)
歐洲
東歐平原、波德平原
亞洲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