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侵略與反抗(通用9篇)

侵略與反抗

發布時間:2022-11-06

侵略與反抗(通用9篇)

侵略與反抗 篇1

  單元備課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

  一、 單元知識概述:

  這是本冊教材中的第一個學習單元。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劇,中華民族與外國列強的矛盾日趨激烈,中國人民在國勢日益沉淪中頑強抗爭,這是鴉片戰爭后至 20 世紀初年近代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一條鮮明主線。本學習主題就是突出了這一歷史發展主線。而在內容標準的選擇上,教材依據課程標準,緊緊圍繞這條主線,對歷史知識點進行了取舍。

  二、 單元目標:

 。1)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2)知道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事跡。

 。3)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 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

 。4)了解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

  (5)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體會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民族氣節 和斗爭精神;簡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

 。6)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三、課文要點分析及教學建議:

  (一)第 1 課“鴉片戰爭”:

  1.教材要點分析:

  本課有二目: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 、二是中英《南京條約》(時間、內容、影響)。二個子目都是重點,難點是理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政治、經濟、思想方面來分析)。此外第一課還有一個重要的標志是:1840 年鴉片戰爭是中國絕代史的開端。

  2.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本課所涉及的史實,學生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要注意利用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本課。

  第一目學習主要了解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并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同時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

  (1) 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為什么要向

  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在學生充分議論的情況下,教師加以歸納指出。

  (2) 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閱讀卡,聯系現實生

  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歸納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造成哪幾方面的危害;給中華民族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3) 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只要講清楚鴉片的危害,林則徐為

  何禁煙即不言而喻。教師提問:林則徐采取了哪些禁煙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學生回答后老師進一步提出:采取了嚴厲有效的措施,并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在虎門海灘銷毀。需注意提醒學生,銷煙是采用化學反應的方式方法進行,并非燒煙。教師還可指出,當時外國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則徐真要禁煙,他們想林則徐這次要發大財了。但他們在仔細觀察整個銷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發現其緊張有序、滴水不漏的組織措施,根本使人無機可乘,他們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則徐卓越的組織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讓這些外國人心悅誠服,贊嘆不已;㈤T銷煙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第二目的學習主要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教師可讓學生閱讀課本,指導學生看鴉片戰爭示意圖,講述鴉片戰爭的兩個階段:一是攻廣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二是占香港、進吳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本目難點是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要引導學生逐條分析理解,加深記憶,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加以概括和總結。

 。ǘ┑ 2 課“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教材要點分析:

  本課有三目: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不花一文錢,不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的國家)、太平軍抗擊洋槍隊。重點是列強侵華罪行,難點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2. 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正文的授課思路可采用一條線索三大板塊的結構方式:

  一條線索:即課文的標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侵華罪行”

  三大板塊:由全課板書設計構成:

  a.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

  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的罪行

 、儆⒎īぉせ馃龍A明園

 、谏扯愆ぉじ钫碱I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c.第二次鴉片戰爭引發的斗爭──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具體的授課方式如下:

 。1)對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本課極為簡略,教師可以從課題引入,即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由于《南京條約》的簽訂,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攫取了許多權利,但他們貪婪的欲望并沒有得到滿足,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無理提出“修約” 的要求,遭拒絕后,在此發動侵略戰爭,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為這次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歷史上稱之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2)在第二板塊“列強罪行” 中,可做如下處理:

  a.講“火燒圓明園”,可利用課件“簡介圓明園”讓圓明園這精湛藝術的寶庫在學生腦子里占據先人為主的位置,然后讓學生再看被焚燒后圓明園的殘跡,通過對比加深對侵略者罪行的痛恨。最后讓學生發表議論,談談感想,引導學生痛責思恨、激發愛國情緒。

  b.對沙俄割地行徑,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

  教學手段可利用一圖一表,先“以表帶圖”(看表識圖),后“以圖代表”(采用地理方位的識記法)。

  ③第三板塊,可采用連環提問法:為什么中國會遭到如此的劫難,主觀原因是什么?(聯系“第一次鴉片戰爭” 的內容:清政府的腐敗,一再妥協退讓,造成中國局勢急轉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應?(引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農民政權抗擊的目標是什么?結果怎么樣?最后教師可把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間、侵略者、主要內容及結果做個小結,這樣層層歸納,步步鞏固,使學生了解,由于二次鴉片戰爭主權再喪失、領土被強占,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此外鞏固兩次鴉片戰爭的內容,對掌握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五大侵華戰爭知識的完整性做好鋪墊。

 。ㄈ┑ 3 課“收復新疆”

  1.教材要點分析:

  本課有二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復新疆。重點是左宗棠收復新疆,難點是收復伊犁的重要性與付出代價的必要性。還要注意課本第 12 頁方框中的材料。

  2. 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1)學習“阿古柏侵占新疆”一目,可結合地理知識,提問“蘇聯瓦解產生幾個國家?”再提問“浩罕國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讓學生了解浩罕國的由來,又明確它的地理位置。為后面的學習確立時空概念。

 。2)結合《新疆地圖》或課件,教師邊演示邊用簡練的語言,敘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過程。并讓學生描述阿古柏如何殘酷剝削和壓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國無視中國的主權,公然承認并支持阿古柏的偽政權,俄國還直接出兵占領新疆的伊犁地區。其罪惡目的,是企圖分裂中國領土。

 。4)“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本課的重點?烧n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資料和主張,上課時讓學生分成“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與“塞防”(指四北防務)孰重孰輕展開爭論。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加深學生對左宗棠主張收復新疆正確性的理解。

 。5)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用一塊土地,大量的賠款換取伊犁值不值得?” 培養學生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問題。

 。6)講完上述內容后,可提問“結合以前學習的內容,你怎樣評價左宗棠?” 既可鞏固舊知識,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又可以培養學生全面評價重要歷史人物的能力。

 。ㄋ模┑ 4 課“甲午中日戰爭”

  1.教材要點分析:

  本課有二目:黃海大戰、《馬關條約》。二個子目都是重點。難點是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條約的影響。

  2. 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1)黃海大戰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和戰爭的名稱為“甲午中日戰爭”。二是黃海大戰的經過。三是黃海大戰的結果?梢韵日n前準備好故事的學生進行演講特別突出鄧世昌的事跡。老師在學生講完后進行歸納和總結。要求學生注意看有關的地圖和圖片材料。

  (2)黃海大戰后,李鴻章為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命令北洋艦隊“保船避戰”,躲進威海衛軍港,不準巡海迎敵。這樣,黃海制海權為日本艦隊所控制,此后中國遭到日軍海陸兩路的夾擊。由老師簡要講述遼東半島戰役并著重講清旅順的陷落和旅順屠城,指導學生看小字部分內容。老師再講清威海衛潰敗的情況,指出威海衛一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馬關條約》一目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應依次講明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馬關條約》簽定的時間(1895年)和雙方代表(李鴻章、伊藤博文)要求學生記憶。二是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四點劃在書上,并要求學生理解和記憶。關于“三國干涉還遼”,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教師不必講解。三是結合《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

 。4)指導學生閱讀以徐驤為首的中國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有關材料,抨擊當今中國臺灣分子的言論。

  (五)第 5 課“八國聯軍侵華”:

  1.教材要點分析:

  本課有二目: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辛丑條約》。二個子目都是重點,難點是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的危害。

  2.教學建議:

 。1)學習“八國聯軍侵占北京”一目時,強調義和團和部分清軍取得廊坊狙擊戰的勝利,挫敗了西摩爾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粉碎了所謂“西方軍隊無敵”的神話。義和團在阻止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兇惡本質。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課文中的小字敘述八國聯軍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教師不必補充內容,可指導學生閱讀,進一步認識侵略者的強盜面目。另外,課文中《在八國聯軍炮火下燃燒的北京城》《八國聯軍殺害義和團團員》插圖及瓦德西的一段話,為學生了解八國聯軍的侵華暴行提供了形象資料,講述時應注意使用,使學生有較直觀的認識。(有條件的學?梢圆シ庞嘘P的音像資料,加深學生的印

  象)

  (2)“《辛丑條約》”一目是本課的又一重點。教師應提醒學生,同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的國家,除出兵中國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之外,還有比利時、西班牙、荷蘭三國,共十一國。

  教師應講明兩個問題:﹤1﹥《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條約的主要內容,教材列舉了四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四個方面歸納記憶。通過《辛丑條約》,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了又一次駭人聽聞的經濟掠奪,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國主義列強的武裝控制之下,最終確立了清政府為帝國主義列強忠實走狗的地位。指導學生看《辛丑條約簽訂的情況》插圖,以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但不作為要求。

  ﹤2﹥《辛丑條約》給中國造成的嚴重危害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通過對條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而后再指導學生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 的主要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以深化學生對《辛丑條約》嚴重危害性的認識。

 。3)本課教學內容完成之后,可以簡單將《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進行列表歸納,結合活動與探究1進行小結指出: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已經完全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

  (六)活動課一:模擬時事報道 ---- 侵略與反抗。

  1.活動內容:

  以本單元“侵略與反抗”為主題,以富有正義感的當時人的身份,模擬進行新聞實事報道——向世人報道發生在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略戰爭期間,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軍民的抵抗。

  2.活動目標:

  通過模擬實事報道的活動,加深對近代列強侵略中國和中國人民進行奮起抗爭的了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提高運用歷史知識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3.活動建議

  (1)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觀看《林則徐》《鴉片戰爭》《甲午風云》等影片,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并運用所學歷史知識,說明影片的歷史背景,講述歷史故事。

 。2)制作表格,分類整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有關內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線索。

侵略與反抗 篇2

  第6課  活動課 模擬時事報道——侵略與反抗

  【活動準備】

  1840年,英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五千年文明古國從此慘遭帝國主義列強鐵蹄的蹂躪,四萬萬中國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嚴,為了中華的崛起,中國人民前赴后繼,不屈不撓,譜寫了一曲曲悲壯激越的近代史詩。請你作為一名記者,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將你見到的這幅交織著腥風血雨,凝聚著親仇愛恨的歷史畫卷告訴世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請用你的這正義之筆,將侵略者的殘暴和丑惡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把中國人民的不屈反抗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吧!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搜集、選擇、整理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圖片、實物、史料,培養學生想象思維和分析、比較、歸納能力。

  2.通過模擬時事報道,加深對中國近代屈辱史、抗爭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時事報道的交流、展示、評比,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4.通過撰寫時事報道的全過程,培養學生感悟歷史,增強愛國主義的情感。

  二、活動程序

  1.分工選題: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負責教科書第一單元一節課內容,選出正副組長。每組選定一項專題。(若不設組亦可,由學生按其所好選題,使學生更有自由發展空間)

  2.組織學生參觀當地博物館,了解有關近代列強侵華的圖片、實物、史料;考察有關近代反抗與斗爭的歷史遺跡;觀看影視《林則徐》《火燒圓明園》《甲午戰爭》等作品,在擁有第一手資料的前提下,對圖片、實物、材料、遺跡等歷史畫面進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寫出一篇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期間的帝國主義侵華或中國人民反抗的時事報道。

  3.閱讀《林則徐》《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中國近代戰爭史》等書籍,擷取有關片段,寫成時事報道。

  4.將寫成的報道按標題、作者、撰稿時間、內容、評價的要求在小組交流,由小組選出若干篇到班級評比。

  5.按約定的評分標準,用全班投票的方式評出優秀作品一、二、三等獎。

侵略與反抗 篇3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教案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占領北京后,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其中《璦琿條約》是割占我國領土最多的條約。

  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領土

  時 間 不平等條約名稱 割占領土范圍 割占領土面積

  1858年 中俄《璦輝條約》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

  1860

  1864年 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多平方千米

  19世紀80年代 《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五個勘界議定書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千米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占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擊洋槍隊,具有反帝斗爭的性質。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p12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后,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南京條約》與《馬關條約》的比較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割香港島給英國 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款2100萬元 賠款白銀2億兩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英進出口貨物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9、19xx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19xx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p21

  10、單元小結: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xx年《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條約內容分別見課本)

  時間 不平等條約 影響

  鴉片戰爭 1840-1842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被列強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01 《辛丑條約》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侵略與反抗 篇4

  專題二   侵略與反抗

  一、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

  2.《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反抗:林則徐虎門銷煙,關天培戰死在炮臺上。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爆發的根本原因: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主要侵略者:英法聯軍       

  3.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掠奪珍寶。并放火燒毀了圓明園。

  4.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

 。1)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2)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占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5.反抗: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6.左宗棠收復新疆

 。1)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8年,清軍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

 。2)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為加強西北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棠建議,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三、甲午中日戰爭

  1.《馬關條約》  1895.4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增辟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等。

  2.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反抗:黃海大戰鄧世昌壯烈犧牲。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間:19xx年6月;

  2.《辛丑條約》: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3.影響:《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反抗:廊坊之戰,義和團英勇抗敵。

侵略與反抗 篇5

  問題探究是培養學生歸納知識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問題設計的合理、有效、有層次是至關重要的。我在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單元時是這樣處理的:

  師: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者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人民從此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列強對我們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侵略活動?讓我們記住這血海深仇。

  生:列強發動的侵略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英俄和阿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師:其中有幾次侵略戰爭?

  生:四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師:“一仆二主”指的是哪件事?

  生:英俄操縱阿古柏侵略新疆。

  師:戰爭給清政府帶來了什么后果?你能說出三個有名的條約嗎?生1:從1840年至19xx年,西方列強通過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從封建社會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生2:《南京條約》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生3: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很多條約。從1858年開始,掠奪了中國西北和東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

  師:西方列強不僅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而且在中國犯下了數不清的滔天罪行。

  生1:火燒圓明園。能搶的搶,拿不走的就燒,掩蓋劫掠的罪行。

  生2:向中國輸入鴉片,蠶食吸食者的體質,使白銀大量外流,官兵腐敗戰斗力削弱。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生3: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生4:俄國制造的海蘭泡大慘案。

  生5:如八國聯軍侵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另人發指。

 。ㄟ\用多媒體展示焚毀前后圓明園的圖片。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結合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話進行材料分析,培養對列強的痛恨之情和對自尊自強的民族情感)。

  師:列強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自從侵略者來的那一天起,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就舉起了愛國主義的旗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血筑中華的例子舉不勝數。

  生1:林則徐虎門硝煙禁煙運動,把所有鴉片焚于大火之中,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是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放視頻林則徐虎門硝煙,做材料題,充分認識歷史人物及品質)。

  生2:左宗棠為了表示收復新疆的決心,所到之處都抬著口棺材,誓與新疆共存亡。

  生3:黃海大戰中鄧世昌在定遠艦中炮要沉時,毅然命令向敵艦撞去,當艦中魚雷落入水中,面對救生圈和愛犬有生還的希望時,毅然選擇了與將士共存亡,壯中國海軍的聲威。真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

  師:除了剛才我們說得三位再加上關天培課本上共有四位民族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們哪些精神品質?

  生:愛國、堅貞不屈、誓死如歸、大義凜然、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堅決反侵略。。。。。。

  師:在反侵略的斗爭中,中國人民頑強抵抗,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請你說說兩次農民運動的情況。

  生:天平天國運動李秀成率領再浙江慈禧的一次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兒。

  義和團運動把矛頭指向帝國主義,在廊坊狙擊八國兩軍取得勝利。

  師:兩次農民運動有何不同?

  生1:都反侵略。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生2:性質目的不同。天平天國運動是反封建的農民運動,目的是推翻清政府;而義和團運動是反帝愛國運動,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把矛頭指向帝國主義。

  師:中國人民的反抗,有沒有改變中國屢次被侵略的命運?為什么?現在讓我們沉思過去,總結失敗的原因。

  生1: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內鎮壓人民的反抗,對外妥協投降,使清朝政局動蕩,國家日趨衰落。

  生2:軍備海防松弛,戰斗力弱;而列強用的卻是洋槍大炮。大刀長矛不能與之抗衡。

  生3:清政府的閉關政策看不到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交流,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師:說得好。面向未來,我們從中應吸取什么教訓?有何感悟與啟示呢?

  生1:落后就要挨打。

  生2:清政府閉關鎖國使我們落后,現在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多吸取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富國強兵,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生3:我們要學習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等民族英雄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生4:我們要發奮讀書,將來保衛祖國。

  師:說得真好。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被列請欺凌壓榨了一個多世紀,面對侵略中國人民奮起抗爭,奮發圖強,前赴后繼,歷盡艱辛,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運動,從鴉片戰爭到反抗八國聯軍侵略的戰爭,從戊戌維新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直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立新中國,無數先驅者的奮斗和流血犧牲,終于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我們要牢記落后挨打的歷史,振興民族精神。應該充分認識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才能報效祖國。

  課堂反思:

  本單元為綜合課,雖時間、事件、人物多,一節課容量較大,但問題設計注重了精練、合理、有價值,環環相扣;注意了重難點知識的提煉、整合、梳理和建構。簡單的問題直接提問、復雜的問題合作探究,做到史論結合、以知育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的基礎上延伸知識、進行創新,并能把歷史與現實結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教育,整體效果還不錯。如四個板塊遷移:血海深仇、血筑中華、沉思過去、面向未來;內容歸納精練:五次侵略、四次戰爭、三個條約、數次罪行、四位英雄、兩次農民運動等設計合理,層次分明,非常新穎。

侵略與反抗 篇6

  第1課 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直接原因):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虎門銷煙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4)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5)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

 、俑畹亍钕愀蹗u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領導人:洪秀全 起義地點:廣西桂平金田村

  軍隊;太平軍 政權名稱;太平天國 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6)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第3課 收復x疆

  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x疆的陰謀,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x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x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x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

  遼東戰役中:日軍旅順大屠殺

  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俑畹亍|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

 、谫r款——2億兩白銀

  ③增辟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xx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2)經過:19xx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占天津,隨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xx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谡巍逭WC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苘娛隆逭饸Т蠊僚谂_,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侵略與反抗 篇7

  一、鴉片戰爭(1840.6——1842.8)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變中國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2、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1)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中國的貧弱;(2)鴉片摧殘吸食者體質。

  措施:派人暗記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3、虎門銷煙及意義:1839.6.3,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㈤T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鴉片戰爭的史實: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

  5、《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8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聯軍幫兇:美、俄兩國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后,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他們就砸碎。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燒毀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1858,中俄《璦琿條約》割占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巴爾喀升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5、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李秀成率軍抵抗,把洋槍隊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三、左宗棠政復x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x疆。1878年,清軍收復除伊犁以外的x疆地區。

  2、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棠建議,1884年在x疆設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日本為了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目的。

  經過:1894.9,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上激戰。北洋艦隊將士奮勇殺敵,重創日軍。日艦直逼中國旗艦,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迎戰敵艦,致遠艦彈藥將盡,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沖撞日艦吉野號,不幸中了敵人魚雷,全體將士壯烈捐軀。

  2、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日軍占領旅順后,瘋狂屠殺當地軍民,死難者達一萬八千余人。

  4、中日《馬關條約》時間1895.4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五、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侵占北京:19xx年春,義和團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國主義斗爭,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多人,由英國海軍西摩爾率領,從大沽到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奮起狙擊侵略軍,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19xx年8月,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兇惡本質。

  2、《辛丑條約》:時間19xx年簽訂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傷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侵略與反抗 篇8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活動主題:侵略與反抗

  活動目標

  1、通過搜集、選擇、整理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圖片、實物、史料,培養學生想象思維和分析、比較、歸納能力。

  2、通過模擬時事報道,加深對中國近代屈辱史、抗爭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時事報道的交流、展示、評比,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4、通過撰寫事實報道的全過程,培養學生感悟歷史,增強愛國主義的情感。

  活動重點及處理辦法

  掌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基本史實,認識侵略者的本質。通過鄧世昌等愛國將領的英雄事跡,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感。使學生樹立起勤奮學習,報效祖國的信心。

  活動難點及處理辦法

  各小組對資料的搜集、加工與整理;撰寫報道內容的時空順序。提高運用歷史知識、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研討。教師深入各組進行指導。

  活動的設計思路

  把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劃分成四個板塊:即列強的侵略、列強的侵華罪行、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結果與原因分析感悟與啟示。

  活動方式

  1、采取自由組合的方式,結成四個合作小組。

  2、師生分別搜集資料,制作教學課件和學習課件。

  3、師生共同展示搜集的成果。

  4、對重點問題進行專題研討。

  5、約定評價標準(簡練、醒目、深刻、準確);組內自評、小組間互評、全班投票等方式,評出優秀作品。

  活動時間與要求

  1、一小時。

  2、每個同學要分工明確,推薦出的組長召集并給組員分派任務;

  3、搜集整理資料3天,組內交流、討論1天,撰寫報道文章3天。

  4、采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通過采訪、朗讀、多媒體展示等形式,進行交流。

  5、標題醒目,時間、地點明確,內容具體過程清楚,文字簡潔。

  活動資源

  1、組織學生參觀當地博物館,了解有關近代列強侵華的圖片、實物、史料;考察有關近代反抗與斗爭的歷史遺跡;觀看影視《林則徐》《火燒圓明園》《甲午戰爭》等作品,在擁有第一手資料的前提下,對圖片、實物、材料、遺跡等歷史畫面進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寫出一篇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期間的西方列強侵華或中國人民反抗的時事報道。

  2、閱讀《林則徐》《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中國近代戰爭史》等書籍,擷取有關片段,寫成時事報道。

  3、查閱“民族魂”“血鑄中華(~)”等網站,下載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寫成時事報道。

  活動延伸

  在這次活動課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把“時事報道”文稿,分組分類編制圖文并茂的“侵略與反抗”時事快報。讓學生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享受這一活動帶來的收獲與成功的喜悅。

  環境布置及教學設備

  1、黑板上設計以“侵略與反抗”為主題的版面,以突出主題。

  2、多媒體設備

  活動過程

  播放《國歌》或《命運交響曲》,烘托氣氛。

  主持人:1840年英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五千年文明古國從此慘遭帝國主義列強鐵蹄的蹂躪,四萬萬中國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嚴,為了中華的崛起,中國人民前赴后繼,不屈不撓,譜寫了一曲曲悲壯激越的近代史詩。請你作為一名記者,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將你見到的這幅交織著腥風血雨,凝聚著親仇愛恨的歷史畫卷告訴世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請用你這正義之筆,將侵略者的殘暴和丑惡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把中國人民的不屈反抗鐫刻在歷史豐碑上吧!

  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一個板塊:國門洞開、社會淪陷──列強的侵略(a組)

  記者1: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并于1942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記者2:19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特別應該注意的是俄國在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程度。

  記者3:1894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就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程度。

  記者4:19xx年6月,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的八國聯軍開始侵略中國,19xx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從此,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其他成員補充:19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阿古柏和俄國還曾侵占過我國的新疆地區。

  組長總結:從1840年至19xx年,西方列強通過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從封建社會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主持人:西方列強不僅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而更為可恥的是他們還對中國進行了大肆的搶劫和慘無人道的殺戮。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板塊:血海深仇──列強的侵華罪行(b組)

  記者1:我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下面請看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的報道:(1860年10月6日電)“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價值超過600萬鎊。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道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飾品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總之,每個人都似乎不愿放棄這個特權,縱情肆意,予取予攜,手忙腳亂,紛紜萬狀!边@伙明火執仗的強盜,從軍官到士兵,每個人都是腰囊累累,滿載而歸。充分暴露出侵略者無比貪婪、窮兇極惡的本性。

  記者2:(10月9日電)為了掩蓋劫掠的罪行,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額爾金提出“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這個決定立即得到英國政府的支持。于是,額爾金下達了焚毀圓明園的命令。一座舉世無雙的名園勝苑數日之間竟化為一片廢墟。

  *運用多媒體展示焚毀前后圓明園的圖片。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

  記者3:正像法國大作家雨果譴責英法聯軍暴行時所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有一個勝利者把一個個口袋都塞得滿滿的,至于那另外一個,也如法炮制,裝滿了好幾口箱子。然后,他們雙雙拉著手榮歸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一段經歷。在將來交付審判的時候,一個強盜就會被人們叫做法蘭西,另一個叫做英吉利!

  主持人:劫掠圓明園的罪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貪婪、野蠻和殘暴的丑惡本質。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強烈譴責,也遭到世界正義人民的痛斥。西方列強不僅劫掠、放火,而且殺人如麻,另人發指。請看甲午中日戰爭期間的一篇報道:

  記者4:1894年11月,日軍占領旅順后,瘋狂屠殺當地居民,死難者近兩萬人。(多媒體展示圖片)日軍為掩蓋自己的罪行,將被害者的尸體集中火化,把骨灰裝進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寫上“清國陣亡將士之墓”,借以欺騙世界輿論。

  主持人:下面還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北京的一篇報道:

  記者5:19xx年8月×日電:“(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殺人無算,……大約禁城之內,百家之中,所全不過十室!薄埃撥娬碱I北京后)曾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浜蟾^以私人搶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質損失甚大,但其詳細數目,亦復不易調查!薄奥撥妵L將其所獲婦女,不分良賤老少,盡驅逐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為官妓!S意奸宿。”

 。ǘ嗝襟w展示圖片)

  主持人: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和封建統治者的喪權辱國,使中華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恥辱。從列強侵略中國的那一天起,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就舉起了團結御辱、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旗幟。他們奮起抗爭,奮發圖強,前赴后繼,歷盡艱辛,譜寫出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下面我們進入第三個板塊:血鑄中華──中國人民的反抗(c組)

  記者1:關天培虎門殉國:1841年2月25日,英艦18艘向虎門發動進攻,關天培與游擊麥廷章在靖遠炮臺率將士奮勇抵抗。26日下午英軍再度發動猛攻,琦善拒發援兵,關天培孤軍奮戰,受傷十余處,仍親燃大炮殺敵。最后與守炮臺將士400多人壯烈犧牲。

  記者2:三元里民眾抗英: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數千群眾包圍了被英軍占領的四方炮臺。英軍司令臥烏古率兵出擊?褂⑷罕娗覒鹎彝耍瑢⒂④娬T到牛欄岡。一聲鑼響,殺聲四起,埋伏在山岡周圍的七八千群眾沖出來,把英軍團團圍困。三元里人民手執長矛、大刀、鋤頭、鐵鍬,奮勇殺敵。這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英軍火藥淋濕,槍炮失靈。抗英群眾越戰越勇。穿著長筒皮靴的英軍在泥濘的田野里跌跌撞撞,行動不便,有的被活捉,有的被打死,有的跪在地上舉手求饒。

  記者3: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1860年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太平軍將領李秀成親率援軍趕到。敵人用炮火猛轟太平軍,太平軍鎮定自若。華爾誤以為沒有還手之力,就指揮洋槍隊沖鋒。太平軍瞄準洋槍隊沖在前面的士兵,一陣射擊把洋槍隊打的落花流水。華爾也身中數彈,從馬上栽下來,被部下救走。

  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記者4:鄧世昌血灑黃海:多媒體播放《甲午戰爭》中鄧世昌及北洋艦隊與日軍激戰的場面。

  解說:1894年9月17日,鄧世昌與全艦250余名官兵同時壯烈殉難。可謂“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記者5:義和團奮勇殺敵 八國聯軍威風掃地:(北京站記者報道:19xx年6月15日)義和團1萬多人開始圍攻教堂。前鋒40余人死于帝國主義武裝的槍彈之下,團眾仍猛攻不止。自6月17日,部分清軍也參加了進攻。在猛烈的炮火轟擊之下,鐘樓樓頂被掀起,正堂頂上的白十字架被打落。在戰斗中,義和團制造了一種火箭武器射入教堂,“力大穿屋”,而且尾部帶有火種,可以引起燃燒。義和團還用挖地道、埋地雷戰術,打死打傷大批侵略軍,法國軍官恩利斃命。到8月16日為止,義和團包圍西什庫教堂達63天。

 。ㄌ旖蛘居浾邎蟮溃19xx年6月18日)曹福田帶領義和團數千人和部分清軍猛攻老龍頭火車站,同沙俄軍激戰十多個小時,打死打傷俄國侵略軍500余人。從6月底開始,清軍馬玉昆部與張德成、曹福田帶領的義和團配合作戰,接連幾天向老龍頭車站發動猛烈進攻,陣地幾次易手,并把車站以北的據點全部收復,殺傷敵軍100多人。

  八國聯軍記者:“華人此次甚勇敢,為從來所未見,向尚不信其有此耐戰之心,目下觀之,彼等之勇猛及耐心之處較被圍西人之心更勝矣。”

  主持人:通過剛才的報道,我們知道: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有林則徐虎門銷煙、關天培虎門殉國、三元里民眾抗英、太平軍抗擊洋槍隊、鄧世昌血灑黃海、義和團奮勇殺敵。但是最終中國仍然擺脫不了挨打、失敗的命運,這是怎么回事呢?從失敗的教訓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四個板塊;沉思過去 面向未來──結果與原因分析、感悟與啟示。(d組)

  學生1:政治上:清政府政治腐敗,對內鎮壓人民的反抗,對外妥協投降,使清朝政局動蕩,國家日趨衰落,造成中國社會的積貧積弱。

  學生2:經濟上: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使中國失掉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與發展。同時,由于與世界隔絕,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交流,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學生3:軍事上:由于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后,導致軍備廢弛,裝備落后。大刀、長矛怎么能與堅船利炮相抗衡。

  組長總結:落后就要挨打。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我們今天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同時,我們要學習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等民族英雄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報效祖國。

  主持人:按規定標準,組織全班學生進行投票,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要求各組組長把本組的資料整理好,由科代表組織制作一期《侵略與反抗的快報》,在校展示。

  主持人:通過今天的模擬時事報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上個世紀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今天我們生活在新中國,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勿忘國恥,牢記歷史的教訓,努力學習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

  老師總結:同學們,今天大家表現的非常好,這次活動課上的非常成功,我為大家的成長感到自豪與驕傲,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啟發。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被列請欺凌壓榨了一個多世紀,從列強侵略中國的那一天起,不甘屈辱的中國人民就舉起了團結御辱、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旗幟。他們奮起抗爭,奮發圖強,前赴后繼,歷盡艱辛,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封建統治者的喪權辱國,使中華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恥辱。許多仁人志士自覺地肩負起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一個接著一個,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運動,從鴉片戰爭到反抗八國聯軍侵略的戰爭,從戊戌維新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直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立新中國,無數先驅者的奮斗和流血犧牲,終于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

  中華民族100多年來抵抗侵略,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歷史告訴我們:要改變貧弱受欺、落后挨打的歷史命運,就必須振興民族精神,奮起抗爭,奮發圖強,齊心協力,振興中華。要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就必須有先進政黨的領導和科學理論的武裝。在中國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及其科學理論的武裝,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就不會有今天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刻苦學習,積極進取,堅定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信念,當好未來的接班人,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和滿腔熱血,譜寫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新篇章。

侵略與反抗 篇9

  易錯點一

  鴉片戰爭的根源是西方列強要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對這場戰爭勢在必行。虎門銷煙只是引發戰爭的導火線,把鴉片戰爭的責任強加在林則徐身上是不公平的。中國近代就是從虎門銷煙開始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這場運動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抗爭精神。

  例題

  學習了鴉片戰爭的歷史,小明與班上的同學對戰爭爆發的原因展開了討論。

  小明:假如林則徐當年沒有禁煙就好了,那樣英國就沒有借口發動戰爭,戰爭就避免了。

  小紅:我認為你的看法不正確。其實英國發動戰爭是早有預謀的,即使林則徐不禁煙,戰爭遲早也要發生。

  你贊成誰的觀點?為什么?

  錯因分析

  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分清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然后做出判斷,同意誰的觀點,進而分析出,虎門銷煙只是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是表面原因,即使沒有林則徐禁煙,外國侵略中國也是必然要發生的,因為西方列強要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答案:同意小紅的觀點。答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易錯點二

  《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與今天我國的招商引資,允許外國投資設廠不同,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從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國通過投資辦廠掠奪中國的資源,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后者是我國利用外資和技術發展民族經濟;從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國是主動的;從影響上看,前者破壞了中國的主權,造成了中國的貧窮與落后,后者發展了民族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例題

  下列《馬關條約》中的哪一條規定,更有利于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

  a.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c.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d.增辟通商口岸

  錯因分析

  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割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的財政,大大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增辟通商口岸,便利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的財富;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剝削廉價的勞動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更有利于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答案:c

  易錯點三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三大不平等條約相同的條款都割地、賠款,不同的是:《南京條約》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馬關條約》允許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拆毀大沽炮臺等。

  例題:

  下列情況可能出現在1848年的是(   )

  a.英國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員負責治理香港島

  c.英商迫使清朝海關官員降低進出口貨物稅率

  d.日本商人在蘇州、杭州開設工廠

  錯因分析

  這是對比分析型的選擇題,需在熟悉條約時間的基礎上,對各項內容進行對比,再找出1848年對應的規定。選項a是1860年《北京條約》的規定,d中開設工廠是1895年《馬關條約》的規定。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商在華進出口貨物交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因此選項b不是,c可能出現。

  答案:c

  易錯點四

  《馬關條約》的簽訂并非李鴻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個清王朝腐敗無能、國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時,他對北洋艦隊的覆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例題

  《馬關條約》簽訂后,當時社會上流傳著“不怕倭寇來,只怕中堂反”的歌謠(反:背叛祖國);也有人說日本之所以“明目張膽如此之橫者,皆李鴻章與之狼狽為奸也”。

  錯因分析

  李鴻章不僅是一位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也是一位影響了近代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晚清軍政重臣。他是淮軍的創始人和統帥,積極參與洋務運動,興辦的北洋海軍,在當時是亞洲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與此同時,他還加緊了旅順、威海衛等海軍基地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海防。

  答案:客觀公正的評價李鴻章。(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影響,辯證分析)

  作者簡介:馮靜,山東肥城桃園中學一級教師,市級教學能手,多篇稿件在《新課程報》、《中學生學習報》、《學知報》、人教網發表。

侵略與反抗(通用9篇) 相關內容:
  • 第8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通用5篇)

    第8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春秋的爭霸戰爭和戰國七雄能力目標以豐富的歷史故事,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思路教育目標引導學生為國家的興亡增強毅力發奮學習重點、難點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學科滲...

  • 活動課話說《清明上河圖》示范教案(通用14篇)

    活動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欣賞、配文,拓寬學生對國畫發展史的知識層面,從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畫、山水畫、宗教畫,發展到宋元時期風俗畫的出現并日益增多。...

  • 第18課《三國鼎立》教學設計-(精選7篇)

    第一范文23三國視頻1三國視頻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引導學生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

  • 新課標-《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案設計(精選9篇)

    設計理念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運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閱讀、識圖、分析、比較、語言表達等能力。...

  • 唐詩與宋詞

    第18課 唐詩與宋詞 點擊新目標1、了解唐詩宋詞在我國文學史是上的地位。2、記住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記住蘇軾、辛棄疾等著名詞人。3、了解他們的代表作品及突出特點。...

  •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學示例 課題名稱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蒙古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 文天祥抗元1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來評價歷史人物情感價值觀認識元朝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社會經濟...

  • 第十二課  在現代化進程中

    第十二課 在現代化進程中【教學目標】1、知識:(1)使學生知道中國現代化進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2)使學生了解中國的工業、農業、旅游業和城市化的現代化進展和成就。...

  • 封建專制的加強(精選2篇)

    第一節 教學目的:1.基礎知識 軍機處的設置;文字獄2.思想認識軍機處和文字獄是清王朝在政治思想上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3.能力培養① 清朝前期政治的特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強化。② 政治特點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

  • 第25課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精選2篇)

    天津市南開中學 王慶民(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 北魏的建立及其統一黃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意義;北朝政權的更替和北周統一北方。...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大全 | 成人在线国产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无码avⅤ | 国产无人区二卡三卡四卡不见星空 | 日韩欧美在线第一页 | 国产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成年人免费在线看惊悚片动作片 | 精东av在线 | 夏目友人帐第七季免费观看 | 久草老司机 | 国产又粗又大又硬点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 |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4388 | 免费黄网站观看 | 日本黄色片一区二区 | 大黄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k8 | 偷窥日本少妇撒尿Chinese | 国产熟睡乱子伦午夜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动漫 | 二区在线视频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 av中文一区| 亚洲天堂男人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人人 | 免费日韩av片 | 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二区 | wwwxxx日本在线观看 | 911日本亚洲精品 | 日本很黄的打屁股网站 | 人人爱爱人人 | 国产71区|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免费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 人与性动交ⅩXXXB | 91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性导航无码窝第一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