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選3篇)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案 篇1
第21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教材分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技術上承秦漢,在數學、農學和地理學等方面的成就超過了前代,這些成就為隋唐時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并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一時期,數學、農學等成就在當時的世界也處于領先地位。本課主要介紹祖沖之推算圓周率、《齊民要術》和《水經注》這三個主要的科技成就。 課標要求:知道《水經注》《齊民要術》等重要著作。
講述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等。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和動手能力; 2、從優秀歷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營養,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成就承上啟下,在我國科技史上放射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我們應為此深深感到驕傲與自豪。
2、還應讓學生明白刻苦鉆研是成功的秘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祖沖之和圓周率
教學難點:圓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學方法:三五x課堂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解釋課題:我國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雖然發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經濟大大開發,南北經濟的發展,共同促進了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繁榮。課題“承上啟下”的涵義是指魏晉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魏晉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視。 2、導入新課:196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祖沖之星”。祖沖之有哪些突出的貢獻?他生活的時代,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問世?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一:祖沖之和圓周率 讓學生自學本目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插圖《古代骨算籌》、《祖沖之》畫像以及120頁“自由閱讀卡·神奇的小棍”,并思考回答: (1) 祖沖之最突出的貢獻是什么?什么叫做圓周率?祖沖之推算出的圓周率是多少?這項成就領先于世界多少年?
(2) 祖沖之采用什么方法計算圓周率?
(3) 祖沖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沖之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什么?學生展示:
祖沖之是南朝時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例叫做圓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7位數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就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祖沖之計算圓周率利用前人創造的“割圓術”。祖沖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從小就對科學研究興趣濃厚,注意學習前人的成就,但不盲從,敢于創新。刻苦鉆研,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祖沖之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他有許多值得后人學習的優秀品質。其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鉆研和創新的精神。 教師點撥:(1)祖沖之為什么要推算圓周率?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歸納)圓周率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應用十分廣泛,只要涉及到圓的問題,都要運用圓周率。應用于數學、天文學、歷法、機械制造等各領域,
(2)“割圓術”是怎么回事?
請同學們拿出一支鉛筆和一把小刀,我們看到,鉛筆是6邊形的,我們用小刀均勻地在鉛筆的每一個棱上削掉一塊兒,使它變成12邊形,用這個辦法再削……我們觀察到隨著鉛筆邊數的增加,會出現什么現象?邊數越多,他的周長越逼近圓的周長,面積越逼近圓的面積,圓周率的數值就越精確。如果按照割圓術計算,要得到小數點以后七位精確的圓周率值,這就需要對9位數字以上的大數進行上百次加減乘除和開方運算。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祖沖之付出了艱苦的勞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然科學方面,除了數學以外,農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其中,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杰出的代表。
探究二: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 讓學生自學本目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插圖《賈思勰種植農作物》、《賈思勰》畫像等,思考回答: “齊民”和“要術”的含義是什么?《齊民要術》屬于哪一門科學?
“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齊民要術》的含義為一般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與出發點則在農業。屬于農業科學。
賈思勰是怎樣寫成《齊民要術》一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回答:他一生致力于農業研究,翻閱大量古代農業文獻資料,熟悉農諺、歌謠。他不辭辛勞,四處訪問有經驗的老農。還親自種植農作物。 教師引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齊民要術》是賈思勰把理論和實踐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產物。由此,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學生回答:答案一:讀書時一定要聯系實際,不要死讀書。要學以致用。 答案二:經驗只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它才有更實際的指導意義。 主要內容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這部書對于農業生產有什么作用?影響怎樣?歷史地位怎樣?有指導作用。直到北宋年間政府仍用來指導農業生產。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引導學生回顧古代農業發展情況:(1)我國原始農耕時期,就已經領先于世界種植哪三種農作物? (水稻、粟、蔬菜)(2)我國漢朝農耕技術又有怎樣的發展?(西漢的耕犁已經安裝犁壁耕地,使用耬車播種,掌握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而且大規模治理黃河和興修水利等) 前面我們學習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和農學成就,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的地理學也很有特色。酈道元的《水經注》成為地理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詳細內容。
探究三:酈道元和《水經注》教師介紹:大約在漢魏的時候,我國出現一部以全國水道為綱的地理著作《水經》。酈道元認為書中記載過于簡單,不能詳盡地把祖國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的情況描述下來。于是,他選擇《水經.》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寫了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專著。這部巨著對后世有廣泛的影響。它不僅受到后世地理學家的重視,也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農田水利家、文學家所重視。 讓學生自學本目內容,思考回答:《水經注》的性質、內容、文字特色是什么? 它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著作。內容以注錄全國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特色是文字優美,對景物的描寫如詩如畫。 《水經注》對三峽兩岸猿聲的描寫: 譯成白話為: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聲音,那樣哀婉,久久不絕。打魚的人唱歌道:巴東三峽巫峽最長,猿叫三聲就使人淚沾衣裳。 三、走進歷史 感悟歷史 1、讓學生體會祖沖之“算籌”之法,體會圓周率計算方法之艱巨。 2、你認為祖沖之、賈思勰和酈道元為什么能在科學技術的道路上獲得成功? 通過討論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并體會祖沖之、賈思勰、酈道元在科學研究中刻苦鉆研、注重實踐的科學精神。 3、請結合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特點,探索魏晉時期大量農學和地理學著作產生的原因。 學生討論,教師可作提示:民族大遷徙,特別是大量少數民族遷入中原,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們必須借助相應的地理知識才能盡快了解新的生活環境,同時,他們進入中原以后必須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由游牧轉向農耕,這也就使得農業科學技術成為內遷各族人民的首要需求。既與前邊的圖示教學法相呼應,又讓學生在社會大背景之下加深理解所學知識。 四、達標測評:《同步探究》 五、師生小結、反思鞏固教師提供列表,學生展示完成:(也可引導學生獨立制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科技成就簡表》,使學生學習制作圖表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圖表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人物
朝代
稱謂
主要貢獻
祖沖之
南朝
數學家、天文學家
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7位,著《綴術》
賈思勰
北朝(北魏和東魏)
農學家
著《齊民要術》
酈道元
北魏
地理學家
著《水經注》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案 篇2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主要有: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藝術成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并通過適當拓展背景材料,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本課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以及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雕塑藝術,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使他們能歸納其藝術特點。注重探究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藝術成果豐碩。通過對書法、繪畫、石窟藝術的學習,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石窟藝術是我國文化的精華,其成就值教學重點: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教學難點:書法、繪畫藝術。以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書法、繪畫的了解,鑒賞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而歷史教師對這部分的研究也不一定專業。 教學方法:三五x課堂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導入一:故事導入,導入新課:王羲之的故事——貼對聯或者“書成換白鵝” 貼對聯:因其字好,很多人欲求一副而不可得,故常在深更半夜去揭他家春聯,他寫了:“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副寫的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貼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由此導入新課。 “書成換白鵝”:利用課本導入框內容。 導入二:溫故檢查,導入新課:
1、上一課我們學習的是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哪位同學說一說這一時期有哪幾位杰出的科學家?他們的主要貢獻是什么? 2、取得這些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魏晉南北朝是社會的動蕩時期,統治階級的封建桎梏相對削弱,加上北方勞動人民的大量南遷,促進了南北方經濟的交流與發展,因而科技進步、異域文化發展、思想進一步解放。可概括為以下圖示:
導入新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在政治上長期處于分裂混戰之中,但是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中外聯系的加強和佛教的廣泛傳播,異域文化的滲入也必然要反映到人們的思想中來,藝術家用他們的所長反映著那段歷史、記錄著那段歷史,同時,這段歷史也孕育了這些藝術家。藝術方面取得了獨特的成就,獲得了新的發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魏晉南北朝的藝術成就。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一: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
(一)“書圣”王羲之
請四位同學到黑板臨摹122頁插圖中的 “馬”字的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字體,其他同學拿出已準備好的紙筆,在下面臨摹,看看誰臨摹得最好。加深對王羲之書法的認識和理解。學生自主學習本目內容,閱讀插圖“王羲之和《蘭亭序》”,思考回答: 1、哪位同學知道書法何時成為一門藝術的? 書法在東漢末年逐漸成為一門藝術。 2、回憶學過的內容,你能說一說漢字的演變過程嗎? 漢字發展圖表: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3、誰能為大家講一講王羲之的故事?你還知道王羲之其他的書法作品嗎?聽完這些故事,你來歸納一下王羲之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王羲之為老太太畫扇子、王羲之在酒杯中練字的故事等。 王羲之成名后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王羲之在東市見到一位賣扇子的老太婆,她的白紙扇子久久沒有人買。王羲之同情老太婆,就在她的每把扇面上寫六個字。老太婆著急地說:“新扇子都沒有人要,你寫上幾個字,不就更沒有人要了嗎!”王羲之笑道:“你就說扇上的字是王右軍寫的,沒人要我賠你。”老太婆如其言,結果發了筆財。第二天,她再去找王羲之寫,王羲之不再寫了。 也可讓學生角色扮演表演劇本:王羲之故事短劇——題扇橋 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并上臺表演:導演1人,旁白1人,主要角色老婆婆、王羲之。(一座石橋上)
老婆婆:賣扇子嘍,賣扇子嘍。
(嘆氣)唉,看樣子今天又賣不出去了。
王羲之:(走上石橋,手搖折扇,后跟一小童。)
老婆婆:(老婆婆連忙上前。)這位先生,買把紙扇吧!
王羲之:我已經有一把了。(晃晃手中的折扇)
老婆婆:(嘆氣,正欲走開)
王羲之:老婆婆,您的紙扇不好賣嗎?
老婆婆:是啊,今天又得喝稀粥了。
王羲之:這樣吧,我在您的紙扇上寫幾個字,您再拿去賣,怎么樣?
老婆婆:我這紙扇干干凈凈的都沒人買,你寫上字不就更賣不出去了嗎?
王羲之:(微微一笑)您只要說是王右軍的題字,必會有人來買。
(將折扇遞給小童)筆來!
(小童將蘸墨的毛筆遞給王羲之)
(王羲之揮毫在白扇上寫下“惠風和暢”幾字,連寫數把,交給老婆婆后下橋而去。)
老婆婆:真的有用嗎?我來試試。
(大聲叫賣)賣紙扇嘍,王右軍題字的紙扇嘍!
路人甲:王右軍的題字?我看看。真是王右軍的題字啊!我買一把。
路人乙:真的?我也要一把,不,我要兩把!
(沒多久,紙扇被搶購一空。)
老婆婆:(喜笑顏開)太好了!明天我再找王右軍題字去!旁白:從此,這座橋被稱作“題扇橋”。 還有一個故事,說王妻每次給王羲之斟滿酒,王羲之常看著酒杯發愣,不時用筷子蘸杯里的酒在桌面上畫來畫去,練習書法。漸漸地杯里的酒越來越淺了,桌上卻布滿酒痕。這事一傳開,有人便稱王羲之為“字瘋子”。 其他的書法作品還有《黃庭經》、《樂毅論》等。 勤學苦練;專心致志,全力以赴。我們學習時也應有王羲之寫書法的精神。 4、王羲之為什么被后人稱作“書圣”?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什么? 正因為他有這些優秀的品質,使他成為東晉時期集書法之大成者,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稱為“書圣”。“書圣”王羲之對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都很擅長。《蘭亭序》。 5、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用準備好的紙筆臨摹兩個“之”字,然后再任選其它兩個,注意體味歸納他的字有何特點?可以用自己的話說或用古人的話說。 學生臨摹字帖并回答:端秀清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遒媚勁健,絕代更無”。
全文以“之”字最多,計有20個字,這些“之”字,字字有特點,筆筆有新意,無一雷同,增加了《蘭亭序》這一作品的豐富性和靈動感,就連王羲之自己也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歷代書法家也認為是行書的絕代佳作,稱之為“遒媚頸健,絕代更無”,《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為歷代書法家所珍視。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蘭亭序》后被他搜入宮中,太宗死后,《蘭亭序》隨之葬于昭陵,后來陵墓被盜,《蘭亭序》也不知下落。王羲之的妻子和7個兒子都愛好書法。尤其幼子王獻之,能繼承他的書法藝術,也是筆飛墨舞,人們尊稱他為“小圣”把他父子合稱為“二王”。
6、在學生觀察《蘭亭序》插圖時,猜想《蘭亭序》是王羲之在什么情況下完成的?
據歷史記載,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詩人名流謝安、孫綽等41人聚會于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他們坐在水邊,飲酒作詩,然后將這些詩集在一起,稱為“蘭亭集”,由王羲之寫了一篇序言,就是著名的《蘭亭序》。稿本用行書寫成,寫得極為自然瀟灑,集中體現了他的端秀清新的書法特點。
自古書畫不分家,魏晉南北時期書法藝術百花爭艷,繪畫藝術上也是俊才輩出,最著名的當推東晉的顧愷之。
(二)“三絕”顧愷之 1、我們都知道畫鬼容易畫人難,他筆下的人物是何形象呢,請根據欣賞的兩幅作品,歸納他的人物畫有什么特點? 讓我們欣賞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這幅《女史箴圖》畫出了晉時宮廷婦女的日常生活。《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所作。 他筆下的人物,線條優美,活潑傳神,富有個性。 2、當時人稱他有“三絕”,為什么? 他不僅擅長繪畫,文章和詩寫的也好。對藝術非常精心,如醉如癡。因此,人們贊譽他有三絕, 即才絕、畫絕、癡絕。 3、王羲之和顧愷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對我們學習上有什么啟示? 他們從小就對書畫藝術執著地追求,都有孜孜不倦、大智若愚、“難得糊涂”的特色,后來終成大器。 除《女史箴圖》、《洛神賦》,他還創作了大量表現佛教內容的畫。因為那時佛教盛行。唐朝詩人杜牧有一首詩形象的再現了佛教盛行的情況。誰能給大家背一下? 讓學生背誦杜牧《江南春》。“四百八十寺”這個數字說明了什么? 佛教盛行。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統治者除建大量寺廟外,還令人劈山削崖,開鑿石窟,塑造佛像,從而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精湛輝煌的石窟藝術。 探究二:輝煌的石窟藝術 學生自主學習本目內容,并閱讀插圖《龍門石窟佛像》,思考回答: 1、十六國、南北朝統治者開鑿了哪兩個石窟?為什么建于這兩個地方?(小組討論并回答) 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四世紀后期,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來,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大同和洛陽先后成為當時我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佛教的中心。 有的學生提出:“洞”和“窟”有什么區別?通過讓觀察兩大石窟的圖片,結合前知識,學生自己答出兩者的區別在于:洞為天然而成,而窟為人工開鑿;洞較深而窟較淺。 2、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點? 其中佛像的特點是宏偉精巧,繼承了秦漢以來造型藝術的傳統風格,同時吸收了佛教藝術的優點。
三、拓展聯系 提升方法
1.引導學生列表,完成下列內容
類別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品
藝術
書法
王羲之
東晉
《蘭亭序》
繪畫
顧愷之
東晉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雕刻
南北朝
云岡石窟 龍門石窟
2.總結一下,我們已經學過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主要有:數學、醫學、農學、建筑等;思想文化成就主要有:書法、繪畫、雕刻等。
四、學史明智、感悟歷史:
1.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均屬北魏統治者為宣傳佛教、加強統治而開鑿,這些石窟還有現實意義嗎?我們應怎樣評價這種帶宗教色彩的石窟?通過討論,正確區分石窟的內容和藝術形式,形成正確認識。
這些佛窟群的興建是當時佛教廣為流行的見證,也是封建統治者用以麻痹人民的手段。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是中國造型藝術和印度佛教藝術的融合,是中外藝術結合的結晶,是舉世矚目的藝術寶庫,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這些佛窟的雕塑和繪畫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凝成的,正是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生命和智慧,給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寶庫中增添了新的瑰寶,成為中國歷史上優秀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2.當前旅游業興旺,旅游景點的破壞嚴重,我們如何做才是一位合格的旅游者?
引導學生關注文化遺產的保護、樹立文明旅游的意識。 四、自我測評、達標訓練:用好《同步探究》題 五、師生小結、反思鞏固: 你能歸納總結本課內容嗎?引導學生談收獲、引導學生列表整理記憶等。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案 篇3
第21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學習目標:
①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酈道元和《水經注》等。
②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從優秀歷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取精神營養,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
學習重點:祖沖之和圓周率
難點:圓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復雜數字概念主方法
學習過程:
1、自主學習課文正文和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題目。
填空:
①祖沖之的生活時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經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間, 項成果領先于世界近______年。
②北朝的______寫了《齊民要術》一書,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重要地位。
③北魏的______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______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1、 合作探究
祖沖之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你認為他最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是什么?
3、課堂檢測
選擇題:
(1)它的作者是賈思勰,它是我國現在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它是。
a、《齊民要術》 b、《水經注》 c、《本草綱木》 d、《天工開物》
(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寫的是。
①《綴術》 ②《水經注》 ③《齊民要術》 ④《論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屬于《齊民要術》內容的是。
a、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 b、要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
c、農業生產要要遵循自然規律 d、總結了我國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文化進步發展的主要客觀因素包括。
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經濟的開發 ③佛教的盛行 ④統治者的高度重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①
(2)下列關于祖沖之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生在北朝時代的數學家 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 ③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 ④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的第八位 ⑤編寫成《綴術》一書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列表題:
人物
生活時代
主要貢獻
祖沖之
賈思勰
酈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