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單位
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說出細胞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②學生能夠認同細胞生命活動具有物質基礎。
③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
④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①細胞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②學生能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
難點: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能夠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學生對于微觀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演示實驗器材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細胞的生活對上一章的內容進行回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明確學習目標。復習:細胞都有哪些結構?
導入:植物體和動物體都有許多細胞構成,細胞中不同的結構又有不同的功能。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在不知不覺中,有些細胞在長大,有些細胞在變老,有些細胞在死去,同時又不斷的有新細胞在形成。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同走進細胞,看一看細胞是怎樣生活的。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觀察一種生活在水質潔凈的溪流或池塘中的小動物——變形蟲。
活動:觀察變形蟲
變形蟲(amoeba)
變形蟲屬于原生動物門的肉足綱,種類很多,在淡水中常見的種類主要有大變形蟲(amoeba proteus)。變形蟲大多生活在水質比較清、藻類和細菌比較多的淺池、溝渠、水田等環境里。
1.采集
(1)從水中腐爛植物上采集。夏秋之際,在淺池、溝渠中,常有許多腐爛植物。它們或浮于水面,或沉落在水中。這些腐爛植物的表面是變形蟲生活繁殖的好場所,常常有許多體形較大的變形蟲。采集這種腐爛植物放入廣口瓶中,注入適當池水,帶回實驗室內從腐爛植物表面刮取粘稠物,制作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檢查。如果在視野中看到一些半透明、半流動、四周界限分明、象油滴似的顆粒狀東西,這就是變形蟲。
(2)到含有硅藻的池水里采集。變形蟲喜食硅藻,含有硅藻的池水常呈黃褐色,并且近岸邊水的表面常有許多黃褐色泡沫,其中除硅藻外,往往有許多正在吞噬硅藻的變形蟲。可以用廣口瓶盛取帶有泡沫的池水,帶回室內進行鏡檢。
(3)從新鮮稻草或野草上采集。變形蟲在環境惡劣時,能形成休眠的包囊。因此在新鮮稻草和一些水邊野草莖的下部,常附有變形蟲的包囊。將這種稻草或野草,浸落在盛有池水的培養缸中,放在溫暖光亮地方,1~2星期后,水面上形成一層由枯草桿菌密集而成的焦黃色薄膜,其中往往有由包囊萌成的變形蟲,而且數量往往很多。
2.分離
變形蟲在環境突然改變的時候,有牢牢附在物體上的習性。利用這一習性,在顯微鏡下找到變形蟲以后,將載有變形蟲的載玻片稍微振動一下。然后使載波片傾斜,用水緩緩沖洗幾分鐘,再放回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其它水生動物都已被沖走,只有變形蟲一動不動地緊貼在載玻片上,從而達到了分離變形蟲的目的。
3.配制培養液
變形蟲的培養液有稻草培養液、麥粒培養液和大米培養液等。前兩種培養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與草履蟲的培養液相同。大米培養液是按100毫升水加入3~4粒大米的比例配制而成的,這種培養液常能產生大量的無色鞭毛蟲,供變形蟲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