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精選3篇)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學會做調查記錄。
②知道如何進行歸類分類。
2、方法與過程:
①會設計調查表格。
②會通過調查,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3、情感態與價值觀:
關注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二、學習重難點
1、重點: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
2、難點:能通過調查,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三、學法指導
重視記憶,掌牢雙基,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突破難點。
四、學習過程
1、學生根據下列思考問題略讀課本展開自學。如調查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如何設計調查表格?如何對調查的生物進行分類?
2、小組內展開交流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形成比較統一的認識。
3、小組展示自學成果,看哪個組表組表現好?不同組之間補充
板書內容:
(一)、常見的調查有: 、 等。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是:確定 、 、 ,
, , , 等。
(三)、學會設計表格:
(四)、對調查的生物進行分類:
①按照 ,將生物分為
②按照 ,將生物分為
③按照 ,將生物分為
4、教師肯定學生的表現,強調出錯點和難點。
5當堂理解鞏固
6、當堂達標
7、當堂訓練:
(1)下列探究活動,可采取調查法進行的是 ( )
a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測定
c優良作物品種的培育d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
(2)某同學在調查活動結束后,將有關的生物分成了農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他所采用的分類依據是( )
a形態結構b生活環境c生物用途d大小多少
(3)小明在調查家鄉的生物種類時發現,原來是我省最常見的鳥類——麻雀,現在已經數量較少,甚至在有些地區很難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
a人類的濫捕亂殺b其生存環境受到破壞
c缺少充足的食物d被它們的天敵所捕食
(4)下面是某同學在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時,記錄的生物名稱:松樹、法桐、一串紅、狗尾草、蚱蜢、蝴蝶、螞蟻、蜘蛛等,請你嘗試對它們進行分類,并簡單介紹它們的生存環境。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 篇2
一、設計理念
新 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基于課改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通過“目 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節是在前一節認識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對我們身邊的生物進行實地調查。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了解生物有別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并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于后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三、教學規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明確調查的目的后,小組進行實地調查,最后進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教學策略
本節課是一節調查課。在調查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是調查?怎樣開展調查?調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針對調查的目的小組確定調查對象、調查范圍、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表,然后小組分頭進行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學重點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環境;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教學方法
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準備筆、本、放大鏡、照相機等。
導入:
一 個好的導言是決定學生能否上好課這節課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媒體播放圖片并配以解說:“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種生物,它們與人類朝夕相處。有些是我們 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雞;看家護院的愛犬;陽臺上五顏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為了更好地了解它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調查。” 通過身邊熟悉的生物讓學生感到親切,同時又引起了學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還沒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
目標引領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調查?然后讓小組討論制定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調查時應注意些什么?設計出調查表。
自主學習
帶著目標,小組學生根據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明確什么是調查。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設計出調查表并與書上的方法步驟相比較,確定本組的調查目標和方法。
這種學生自己選擇調查方案,并設計實施的做法,有利于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實地調查
各小組根據本組制定的調查目標和方法進行實地調查。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學生注意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并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區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學生注意對生物資源的愛護。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管理員請教。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學生注意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遇到不會的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4. 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5. 各組同學共同整理資料,對生物進行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展示、交流調查報告,進行反饋。
1、各組制作出ppt課件進行展示,并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選擇2—3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沒有原本常見的生物現在不見了?
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并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保護生物資源的教育。
總結調查的意義
通過調查,學生學會了調查的一般方法,會做調查記錄;對所知道的生物能夠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了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的教育,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技能訓練
對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觀察它們的不同之處。通過觀察圖片,找出馬與驢在外形上的不同之處;馬與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的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了解生物有別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并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于后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三、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2.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五、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并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
六、課時分配 2 課時
七、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何進行調查)
活動建議:
1.學生根據經驗舉例,分析什么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
2.根據學生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方案:
1.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分析出什么是調查,再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為實例,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書上對比,總結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2.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明確什么是調查及調查的一般方法
(通過實例)
二、實地調查
活動建議:
1.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2.注意安全,愛護生物資源,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管理員請教
3.注意愛護農田,有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方案: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選擇調查地點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并注意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區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教師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導學生對生物資源的愛護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注意引導學生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1.把握矚查方法的準確運用
2.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3.寓學生的情感教育于實踐之中
4.促進同學間的合作學習
三、整理統計
活動建議:
各組同學共同整
理,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方案:
教師巡回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要求學生對材料的整理要規范
四、展示、交流
調查報告
活動建議:
1.調查報告交流會。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并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調查報告展示會。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學互相觀察,并從中吸取經驗
老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
力求通過交流相互促進。完善本次調查活動
五、布置課下內容
活動建議:
1.寫一份調查后的感受登
2.調查全班同學的身高、體重與全國初一學生相比的健康及發育狀況
3.課后各組整理照片,進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圖片展
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凈高,以小組為單位,注意組員間的通力合作
2.以班為單位,請各小組互相協作
1.明確調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學、合理
2.關注個人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