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與血型(精選2篇)
輸血與血型 篇1
第四節 一、教學目標1、了解血型的發現過程,說出abo血型的種類,認同同型輸血。2、知道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的關系。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4、通過上網與調查活動及對實驗結果的匯報,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5、通過對輸血與血型的了解,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二、重點和難點1、輸血與血型的關系。2、讓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使學生從小樹立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觀念。三、課前準備一)、教師1、制作多媒體課件。2、準備模擬a、b、ab、o型四種血型的血和模擬標準a型、b型血清。3、制作模擬a、b、ab、o型血獻血者牌,制作模擬a、b、ab、o型血受血者牌。二)、學生1、上網查找“血型的發現” (網站:; )、“輸血常識”(網站:; 或 )、“獻血常識”(網站:或 )有關資料。2、準備“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網站: )的調查報告。四、教學方法探究性學習。五、課時分配1課時。六、--
探究學習內容
學生探究過程
教師引導活動復習提問 (2分鐘)鞏固已學知識引入新課(1分鐘)模擬凝集反應實驗(2分鐘)凝集反應演示課件 (2分鐘)通過模擬實驗和觀察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考回答: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構成;其中血漿是運載血細胞和輸送養料和廢物,紅細胞運輸氧氣,白細胞有免疫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思考回答: 輸血(輸同型血)。方案一:防止輸血時發生凝集反應。 方案二:思考回答: 動物和人血液成分不同,人與人血液成分(血型)間往往有差別,輸血會發生凝集反應。模擬實驗:模擬a型血與b型血混合發生凝集反應。(要同學們取一滴唐氏血和一滴李氏血于載玻片上混合,觀察現象并回答) 學生認真觀察,并回答: 當一個人的紅細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漿時,這些紅細胞會黏結在一起。同學們認真思考。(等同學們學了本節內容后自己得出答案:唐氏和李氏的血型不同;輸血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緊急情況下、在輸血量少、速度慢時可可適當異型輸血。)各組同學躍躍欲試。每一組推薦一名代表按第一組到第四組的順序到講臺上來現場上網查找(或將查閱結果打印展示或a盤展示。有條件的學校全體同學可在課堂直接上網查找),并進行對抗答辯賽,看哪一組的同學做得最好。要求:在一個組展示結果的同時,其他三個組認真觀看思考,且每一組要提出1—2個問題,展示組要回答其他三級同學提出的問題。前面我們學習了血液,請同學們回顧思考:血液由哪幾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人因某種原因大量失血該怎么辦?方案一:若同學們回答的是輸同型血,就直接進入:為什么要輸同型血?方案二:17世紀時,醫生就曾嘗試將動物的血輸入人體的血管,來搶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后來,又嘗試給病人輸入人血,結果有的病人輸入了別人的血液后能夠起死回生,多數病人輸血后卻會產生嚴重的反應甚至死亡。這是為什么?教師巡視指導。展示凝集反應課件,提問:什么叫凝集反應?唐氏跟李氏的血為什么會發生凝集反應?若唐氏需要輸血應該怎樣輸血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學習的問題。教師首先檢查課前布置的作業,并按要求展示。若同學們在再三啟發的情況下仍不提問,則將對抗答辯賽改為必答題,教師問,學生答。方案一對抗答辯賽(20或15分鐘)方案二觀察與思考,必答題血型的發現、abo血型的種類。(3分鐘)輸血與血型的關系課件展示。(3分鐘)輸血與血型、同型輸血。(3分鐘)化驗血型演示課件 (1分鐘)模擬血型化驗實驗(5分鐘)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人體血量、失血量與人的健康關系課件展示 (2分鐘)血量與血型、無償獻血。 (3分鐘)模擬輸血游戲(3分鐘)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強化學生記憶。講解輸“全血”。 (1分鐘)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的關系。 (3分鐘) 通過分組查閱、匯報與答辯,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1、“血型的發現”方案一:第一組展示內容,第二、三、四組提問,第一組回答;方案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下同)
問
答1:誰最先發現了血型? 蘭德斯坦納。2:蘭德斯坦納是怎樣發現的?在實驗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一個人的紅細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漿時會發生凝集反應)。3:蘭德斯坦納將人的血型分為幾類?a型、b型、ab型、o型四類。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2、“輸血常識”
問
答1:輸血的原則是什么?輸同型血。2:一個a型血的人,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接受什么血型人的血?可以輸血給什么血型的人?o型;ab型。3:當不同血型的人輸血時,血液中的什么物質可能使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血液中的血漿。4:輸血時為什么要先檢查血型?看血型是否相同,防止血液凝集。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學生根據課件展示要求進行實驗,并報告實驗結果。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學生回答:1998年。3、“獻血常識”
問
答1:獻血有損健康嗎? 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2:為什么提倡無償獻血?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也為了自己和家人,大家奉獻一份愛心。3:無償獻血者有哪些權利?在本人需要輸血時可免費輸入自己獻血量3倍的血量,家人可免費輸入自己獻血量等量的血量。若獻血超過100毫升,本人可終生賞受免費輸血。“獻血者”:20位同學。分別以標a型、b型、ab型和o型字的牌表示,每種各5人。20塊牌隨機發放。“受血者”:4位同學。分別以反面標a型、b型、ab型和o型字,正面標有“1、2、3、4”的牌表示。4位同學面朝全班同學,游戲開始前都以正面正對同學,反面對自己。游戲開始,教師叫“2”,拿“2”牌的同學將牌的反面正對同學,能夠給“2”獻血的“獻血者”都舉牌。其他三位方法相同。 學生認真聽并思考。4、“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問
答1: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哪些?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類別三大類。2:舉例說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有哪些關系?白蛋白:大手術、創傷、器官移植、大面積燒傷等。免疫球蛋白:病毒性傳染病。凝血因子類別:整形外科、血友病等。 方案一組織引導,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對于答案不完全的,教師給予補充。 方案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人類abo血型有四種類型,什么樣的血型的人相互之間可以輸血呢?展示輸血與血型的關系課件。通過課前上網和則才觀察,同學們繼續提問并回答問題。輸血時需要檢查血型,怎樣化驗血型?展示化驗血型演示課件。下面同學們親手模擬血型化驗實驗,教師巡視檢查。一個人在失血多少時才需要輸血?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量有多少?展示人體血量、失血量與人健康的關系課件。我國從哪一年起,實行無償獻血制度?下面請同學們做一個模擬輸血游戲,要求如左所示。教師組織,并檢查能否輸血。如果把某一獻血者的血漿和血細胞全部輸入受血者的血管中,這種輸血方式叫輸“全血”。這種方式在當今社會用得較少,現在的輸血方式主要是根據病情的需要輸入血液中的某種成分,其中主要的是從血漿中提取的某種成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血液制品”。搶答賽(6分鐘)通過搶答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展示自我與團結協作,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學生按原第一、二、三、四組搶答,并分組記錄得分情況,每題5分,答對一道題得5分,答錯一道題扣5分,哪一組得分最多取勝。教師將搶答題作成課件,逐一點擊出題,并當裁判。
輸血與血型 篇2
常州市花園中學 劉建昌
一、教材分析:《輸血與血型》是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四節內容。 本章分為四節,教材通過前三節的介紹讓學生對血液循環系統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特意把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的《輸血與血型》單獨安排一節,是對新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的全方位體現,因此,本節內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節文字量不多,知識量也較少,但是卻與人類生活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這些內容學生也很感興趣,渴望獲得相關知識的欲望也很強烈。基于此,正好鼓勵、支持、學生課前通過上網等多種途徑查閱、收集了解有關血型與輸血的知識,并展開調查,課上交流。通過學生豐富的感性體驗與深刻的感悟,來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有效達成。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幻燈展示) 知識目標:⑴了解血型發現的過程,說出abo血型的種型。⑵了解安全輸血原則⑶介紹血型鑒定的方法。能力目標:⑴參與關于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并交流,培養收集、分析資料能力,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⑵學會運用本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⑴激發學生珍愛生命,認同我國無償獻血制度,樹立成年公民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⑵感受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和不懈努力,珍惜學習機會。 三、教學重點:說出 abo血型種型,認同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安全輸血原則。 四、教學難點:認同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展示課前調查成果。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 采用創設情境、游戲答題、資料分析、分析討論等手段,使學生感知人體的血量、血型與輸血的關系。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動手操作,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愉快全面接受新知,并顧及個別差異。學生帶著問題自己研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游戲式的答題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競爭欲。激烈的討論、成果的展示,充分給學生空間和舞臺,展現他們的精彩。本節教學主要從教師角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及課堂環境的創設幾方面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六、課時分配:1課時七、教學程序:(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flash公益廣告作品《生命因愛而延續》( 用心電圖的簡單線條與各種圖案同構產生創意,簡潔含蓄,視覺傳達力強 ,反映了獻血挽救生命的主題,學生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 (二)理清脈絡、構建框架。給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學本節教材,搶答問題,可以積星。當積累到10個星的時候可以獲得一個小禮品,也可以繼續積星,達到20個星的時候又可以獲得教好一點的禮品,當積滿50個星的時候可以獲得更好的禮品。1.你知道是誰在什么時間發現的血型嗎?2.我們在醫院做完血液化驗后,醫生會告訴我們的血型。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嗎?3.常見的abo血型分為幾種類型?4.獻血時為什么先要檢查血型?5.輸血的原則是什么?6.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輸給其他三種血型的人?7.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血或b型血?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多少?你的體重是多少?如果按成人的比例計算,你的血量大約是多少?9.對于一個健康的人來說,一次失血超過血量的多少,生命就會發生危險?10.失血量如果一次超過800ml,人就會出現什么癥狀?11.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獻多少毫升的血?(三)合作探究,深入展開。無償獻血教育,這是本節的一個重要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也是本節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展開的:第一步:出示兩則對比鮮明的材料①兒子想獻血,母親不讓,認為會傷元氣,而且會造成貧血。②獻血狂人楊主銀6年無償獻血41次,累計達1萬毫升已屬違法超常獻血。(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從心理上消除對獻血的疑慮和誤解。)第二步:引入一個真實的故事情景,“一天放學后,隔壁學校學生小李背上書包走在樓下,兩個正在打鬧的學生把放樓上陽臺上的花盆弄掉下來,不幸正打中小李的頭,真是禍從天降,當時小李就暈了過去,滿頭鮮血,周圍的同學和老師趕緊把他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后說是顱內出血,必須立即手術,否則有生命危險,可驗完血后發現,醫院里他這種血型的血正告急,在這千鈞一發,生死攸關的時刻,周圍的同學和老師都站出來愿意用自己的鮮血來挽救他的生命。你可能不會遇到相同的情況,但在醫院里每天都有許多人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如果你或你的親人在需要用血時,而血庫里沒有血,你的心情又會是怎樣?通過感人的實例來煽動學生的情感,激起學生產生成年后自愿獻血的強烈愿望。第三步:再利用多媒體展示無償獻血場面的圖片,并出示老師的無償獻血證,再一次激發學生成年后參與無償獻血的決心和愿望,并從心底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四)成果展示,人人精彩。 血液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我采用課前開放,課上交流的形式展開。展示方式:①利用多媒體展示無償獻血場面的圖片,插入學生收集來的圖片影像資料。②說出你知道的血液用處、血液制品。③課前采訪一位獻過血或輸過血的人,宣讀采訪記錄。④中國無償獻血現狀;現場調查學生長大后是否愿意參加無償獻血。(五)拓展延伸,關注社會。播放無償獻血宣傳廣告和圖片(讓學生帶著熱情,帶著思考走出教室,加深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為向全社會宣傳無償獻血,請設計漫畫或板報或倡議書或宣傳標語等。 八、板書設計:(一)血型:1、血型的發現、2、血型的種型(二)輸血:1、血型鑒定。2.安全輸血、無償獻血。3.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