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與血型
第四節 一、教學目標1、了解血型的發現過程,說出abo血型的種類,認同同型輸血。2、知道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的關系。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4、通過上網與調查活動及對實驗結果的匯報,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5、通過對輸血與血型的了解,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二、重點和難點1、輸血與血型的關系。2、讓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使學生從小樹立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觀念。三、課前準備一)、教師1、制作多媒體課件。2、準備模擬a、b、ab、o型四種血型的血和模擬標準a型、b型血清。3、制作模擬a、b、ab、o型血獻血者牌,制作模擬a、b、ab、o型血受血者牌。二)、學生1、上網查找“血型的發現” (網站:; )、“輸血常識”(網站:; 或 )、“獻血常識”(網站:或 )有關資料。2、準備“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網站: )的調查報告。四、教學方法探究性學習。五、課時分配1課時。六、--
探究學習內容
學生探究過程
教師引導活動復習提問 (2分鐘)鞏固已學知識引入新課(1分鐘)模擬凝集反應實驗(2分鐘)凝集反應演示課件 (2分鐘)通過模擬實驗和觀察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考回答: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構成;其中血漿是運載血細胞和輸送養料和廢物,紅細胞運輸氧氣,白細胞有免疫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思考回答: 輸血(輸同型血)。方案一:防止輸血時發生凝集反應。 方案二:思考回答: 動物和人血液成分不同,人與人血液成分(血型)間往往有差別,輸血會發生凝集反應。模擬實驗:模擬a型血與b型血混合發生凝集反應。(要同學們取一滴唐氏血和一滴李氏血于載玻片上混合,觀察現象并回答) 學生認真觀察,并回答: 當一個人的紅細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漿時,這些紅細胞會黏結在一起。同學們認真思考。(等同學們學了本節內容后自己得出答案:唐氏和李氏的血型不同;輸血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緊急情況下、在輸血量少、速度慢時可可適當異型輸血。)各組同學躍躍欲試。每一組推薦一名代表按第一組到第四組的順序到講臺上來現場上網查找(或將查閱結果打印展示或a盤展示。有條件的學校全體同學可在課堂直接上網查找),并進行對抗答辯賽,看哪一組的同學做得最好。要求:在一個組展示結果的同時,其他三個組認真觀看思考,且每一組要提出1—2個問題,展示組要回答其他三級同學提出的問題。前面我們學習了血液,請同學們回顧思考:血液由哪幾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人因某種原因大量失血該怎么辦?方案一:若同學們回答的是輸同型血,就直接進入:為什么要輸同型血?方案二:17世紀時,醫生就曾嘗試將動物的血輸入人體的血管,來搶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后來,又嘗試給病人輸入人血,結果有的病人輸入了別人的血液后能夠起死回生,多數病人輸血后卻會產生嚴重的反應甚至死亡。這是為什么?教師巡視指導。展示凝集反應課件,提問:什么叫凝集反應?唐氏跟李氏的血為什么會發生凝集反應?若唐氏需要輸血應該怎樣輸血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學習的問題。教師首先檢查課前布置的作業,并按要求展示。若同學們在再三啟發的情況下仍不提問,則將對抗答辯賽改為必答題,教師問,學生答。方案一對抗答辯賽(20或15分鐘)方案二觀察與思考,必答題血型的發現、abo血型的種類。(3分鐘)輸血與血型的關系課件展示。(3分鐘)輸血與血型、同型輸血。(3分鐘)化驗血型演示課件 (1分鐘)模擬血型化驗實驗(5分鐘)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人體血量、失血量與人的健康關系課件展示 (2分鐘)血量與血型、無償獻血。 (3分鐘)模擬輸血游戲(3分鐘)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強化學生記憶。講解輸“全血”。 (1分鐘)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的關系。 (3分鐘) 通過分組查閱、匯報與答辯,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1、“血型的發現”方案一:第一組展示內容,第二、三、四組提問,第一組回答;方案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