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 短文兩篇
教學建議
主旨概述
《敬畏生命》一文通過寫作者看到樹本飄送種子的現象,受到震撼、折服,贊揚了那種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同時也告訴人們面對生活要勇于奮斗,重要的是奮斗的歷程,而非最后的結果。
《熱愛生命》一文通過寫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告訴我們應當熱愛生活,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兩篇短文一重抒情,一重說理,然而主旨是相通的,都是談的有關生命的問題,語言內涵豐富。
盡量使內容具體化
以前所學的課文內容比較實際,這兩篇課文談的都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使之具體化,不要泛泛空談。
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切入課文
一是反復朗讀,通過朗讀,熟悉課文,熟悉語句,并在朗讀中體味文'章中蘊含著的作者感情和說理力量。
二是從文章標題入手,理解從“敬畏生命”到“熱愛生命”的含義。“敬畏”的本義是又敬重又害怕,本文“敬畏”所表達的是一種敬重、折服、贊嘆的感情,“敬畏生命”是為生命的力量和精神所折服,并發出由衷的感慨和贊美。“熱愛”的意思是熱烈地愛,因為作者深刻地認識到生的本質,所以他才會熱烈地愛著生命,全身心地投入生命,創造生命。
三是抓住重要語句,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通過思考、討論,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或者在老師的點撥下,用自己的話說出句子的含義。
四是將兩文進行比較閱讀,總括兩文的異同。首先看思想內容,比較兩篇文章中心內容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敬畏生命”敬畏的是什么?“熱愛生命”熱愛的是什么?“敬畏”與“熱愛”的相同與區別在哪里?其次看文章形式,比較兩文的表達方式有何不同。《敬畏生命》重在抒情,是怎樣抒情的?《熱愛生命》重在說理,是怎樣說理的?
可以圍繞爭論進行教學
這兩篇課文有些內容可能引起爭論,如生命“不計成本的投資”“生的本質在于死”“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可以圍繞這些爭論進行教學,不必面面俱到。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生命意識的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積累掌握下列詞語,并給加粗的字注音。
纖維 折服 奢侈 蔚然 哲人 豐盈 驚心動魄 躁動不安 稍縱即逝
2.能體會《敬畏生命》中充滿感情的敘述和作者對于生命的深層感悟。
3.了解《熱愛生命》的作者蒙田,理解體會他對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的闡釋。
4.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學習。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多讀、多思考,訓練學生閱讀散文的能力。
2.找出一些關鍵句子,讓同學們理解討論,各抒己見。
3.熟讀兩篇短文并按要求背誦《熱愛生命》的第二段。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這兩篇散文,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熱愛生命、珍視生命,認真把握好每一天。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樹木繁殖生命的偉大,接受自然美的熏陶;領悟作者珍惜生命的情操美以及表現出來的智慧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朗讀感悟的方法理解兩篇文章的內容,再通過比較法將文章共同學習,加深理解。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把握兩位作者在文章中表達出來的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
(二)疑點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托于來世”這句引用引自哪里?
(三)解決辦法
讓學生多聯系自己生活中所能感知的生命現象來理解把握課文。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本前彩頁插圖《生命》。
2.投影片:①兩位作者的介紹;②兩篇課文比較同異的表格;③隨堂練習。
3.小黑板:生字詞。
4.兩篇課文的朗讀錄音帶。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觀察思考生活中所感知的生命現象,以植物中的小草(或別的植物)和動物中的蠶(或別的動物)為例,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2.對兩篇課文的要點進行比較。
3.組織討論: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熱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篇談生命問題的課文。生命,我們從出生開始便不斷地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生命,人的生命,動物的或植物的生命,同學們都說一說你感知到的有哪些?(提示:請著重以植物中的小草和動物中的蠶為例,說得詳細些。)
正如大家所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了無數的生命,不知你想過沒有:你的叔叔阿姨家添了一個小寶寶,你的父母為什么要帶著你去祝賀呢?歌唱家又為什么要為小草歌唱呢?作家又為什么要親昵地稱蠶為“蠶寶寶”呢?……下面請同學們聽我們課文的朗讀錄音。
(一)明確目標
1.掃清文字障礙,理解掌握詞語。
2.了解作家。
3理解張曉風《敬畏生命》中對生命的感悟。
(二)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兩課一起聽),教師出示小黑板,學生勾畫出小黑板上文中的詞語,注意給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纖維(xiān) 奢侈(chǐ) 蔚然(wèi) 豐盈(yíng) 躁動不安(zào)
折服——信服。
蔚然——形容茂盛、盛大。
哲人——有智慧的人。
豐盈——豐富、充足。
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
稍縱即逝——稍微放松一下便立即消失了。這里形容時間過得快。
2.了解作家張曉風和蒙田
張曉風,中國臺灣女作家。散文、戲劇、小說三棲,尤以散文成就為文壇矚目。1977年,36歲的張曉風被中國臺灣地區的評論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中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蒙田(1533-1592),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對英國培根、莎士比亞和十七、十八世紀法國的一些先進思想家、文學家和戲劇家的影響頗大。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也譯為《試筆集》)。
(三)教學過程
這是兩篇談生命問題的短文,請同學們自己再朗讀一遍課文《敬畏生命》
1.考慮文章分為幾部分?
2.勾畫出文中作者對生命感悟的詞語和句子。
討論后明確:作者以對生命的感悟從“詫異和震撼”到“敬畏”來構造文章,因而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節),寫眼前所見的情景,使“我”感到詫異和震撼。
第二部分(3-5節),寫“我”被生命的驚心動魄的壯舉所折服,感悟到要怎樣地“敬畏生命”。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用筆似乎不經意地開始敘述描寫,但其中卻已經飽含著感情。注意下列詞語:“不經意”、“大團大團的”、“令人吃驚”、“渾然不覺”、“詫異和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著重抒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勾畫出來的句子可能有:
(1)那幾天真的看到了,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
(2)我感到那云狀的種子在我心底強烈地碰撞上什么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
(3)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
3.研讀第二部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著重于結合學生所感知的生命現象,真正理解勾畫的三句話。
(1)作者為什么會被“折服”,會感到“無以名之的敬畏”?
討論后明確,因為作者從樹飄散白色纖維傳播種子的情形,思考得很多,體會到了生命的偉大、堅韌和這種不屈不撓的付出精神。
如前面我們說到的小草和蠶,小草為了來年的“春風吹又生”,要經受嚴冬的考驗,還有野火的焚燒;蠶呢?為了它生命的延續,不僅要作繭把自己束縛起來,還要經過成蛹變蛾的幾次脫胎換骨。由此,我們也真的被自然界生命的這種偉大、堅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了,對生命,我們能不敬畏嗎?
(2)怎樣理解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談談你的認識。
教師引導,比如:以我們現在優生優育的獨生子女為例來說吧。一個女子一生排卵不會少于30年,每年排出至少十二個卵子(每月一次),也就說一生至少排出360個卵子;一個男子,一生排出的精子更是難以計數的天文數字,而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獨生子女,你是你父母的獨子、獨女,得到你這個生命,你父母的投資真夠豪華、夠奢侈了吧,哪里又去計算其成本呢?
同學們發言之后,教師小結。
正因為生命來之不易,我們就應從小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愛它,使我們的生命實現生之價值。
(3)“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的那一棵樹是一棵真正的樹嗎?
顯然不是,因為作者已經在前面明確了這棵樹是長在她自己的“心之峽谷”的一片土地上。這是作者充滿詩意的抒情語句。
4.同學們齊讀一遍課文,教師小結。
通過分析,我們理解了張曉風女士對生命的深深的感悟,也使我們被生命感動了。張曉風自己說,她常常“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她寫的多半是“自然的圣禮”。因此她寫了一連串長長的敬畏生命、敬畏天地、敬畏造物主神跡的靈魂閃光的文章。如《畫睛》《林木篇》《詠物篇》《春俎》《雨之調》《常常,我想起那座山》《星約》等,希望同學們課下讀一讀。
(四)布置作業 (課外)
略
(五)隨堂練習
一、給加粗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1.奢侈 2.驚心動魄
二、怎樣理解“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雖然是植物的’這句話?
三、選詞填空。
我不能不被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資所感動。
A.奢侈的 B.豪華的 C.不計成本的
四、“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句中“那顆種子”指什么?
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1.shē chǐ花費大量錢財追求過分的享受。
2.pò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二、第一次真正關注生命,為生命感到詫異和震撼,并且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
三、BAC
四、那幾棵樹飄散種子給作者的啟示。
八、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和意義的闡釋。
2.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盡量當堂背下課文的第二段。
(三)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熱愛生命》,將練習第二題中的四個句子在文中勾畫下來,注意體味。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在上節課對生命理解認識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蒙田的《熱愛生命》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這篇散文以說理為主。
(1)文章第一段闡釋了什么?怎樣闡釋的?
討論后明確,闡釋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①“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②“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作者從對“度日”這個詞語的理解寫起,通過與“哲人”的態度對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襯自己對生命的稱頌和熱愛。最后一句的引用,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無比熱愛之情。
(2)作者既然認為生命“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優越無比”,那么為何又在第二段中說“我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同學再讀第二段,然后提問明確。因為作者認為①“生之本質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②“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時光不多”之時,“就愈想增力生命的分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就“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也就是說作者認識到了生的本質之后,會更加珍惜此生。此時,做到此生無憾了,那么時告別人生還有什么惋惜呢!
(3)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兩段文章都緊緊圍繞“熱愛生命”這一中心來談。第一段,作者從對“度日”的理解談起,深入到對生命的熱愛;第二段,作者用“不過”一轉,談的似乎是生死觀,但他要使此生無悔,同樣還是在談對生命的熱愛,而且第二段談得更具體,更深入,對我們更有啟發教育意義。
2.比較這兩篇短文的主要幾方面。
我們已經對兩篇文章進行了理解分析,下面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這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題材都是談生命;都從“我”的認識、感受來寫;兩文都是文約意豐,內容深邃。
不同:①談論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寫景抒情引發出敬畏生命的感悟;一篇是從日常的詞語理解入手引發出熱愛生命的議論。②語言風格不同。一篇是景物描寫細致逼真,語言富于形象化;一篇是采用議論方式,語言較概括。③構思線索不同。《敬畏生命》的線索是從“詫異和震撼”到“敬畏”,《熱愛生命》是從‘多熱愛生命”到“怎樣熱愛生命”(不虛度此生)”。
3.組織同學討論。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發言,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熱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這兩篇談論生命問題的文章,我們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們應該愛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別是應該珍惜我們每一天的時光。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關于生命的名言是這樣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主人公保爾說得多好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更加珍視生命,立志讓自己的青春閃光。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熱愛生命》的第二段。
2.預習下一課。
(六)隨堂練習
一、給加粗字注音,并解詞。
1.豐盈 2.稍縱即逝
二、《熱愛生命》的作者是_________時期_____國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
三、“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這句話可謂是生活的辯證法,人生的相對論,這句話具體是什么意思?
四、《敬畏生命》和《熱愛生命》從體裁上看都是________,從表達方式上看前者側重于________,后者側重于________,從內容上看前者揭示________,后者告訴人們________。
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1.yíng富裕,豐富時隨地 2.shì稍微放縱一下便立即消失了。在文中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二、文藝復興 法 思想 文學 蒙田
三、人生并不在于生的“時光”有多少、“有效”地享受生活,就能使時光延長,“生命的分量”得以增加。而“消磨”“打發”生活,光陰就會“匆匆流逝”,生活索然無趣。
四、散文 抒情 議論 人洞察到的生命的本質 應該怎樣對待生命。
八、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