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案合集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2)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6、 體驗拓展
o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在全班交流。
@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后練筆中寫)
7、教師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8、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9、信息反饋:
22、 羚羊木雕
一、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