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合集
a.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業是什么事業?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
[有關提示]神圣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c.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5、研討與賞析
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的問題盡量深刻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這篇課文的現實意義,進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②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③“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北憩F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有關提示]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④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a.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b.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⑤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6、拓寬與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①現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②本文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牢騷,你怎么看?
提示:決非發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④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
7、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