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五單元課內閱讀題
第二十二課《羚羊木雕》答案:
(一)1.逼“我”用糖果換回木雕。木雕這么貴重的東西不能送給別人。 2.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堅決要“我”用糖果換回木雕 3.說明爸爸媽媽和“我”的矛盾沖突發展到了極點,雙方處于僵持狀態。 4.不顧孩子間情誼的做法會傷害孩子的心靈,會給孩子的成長籠罩上陰影。 5.作者傾向于“我”,流露出(或認為)作父母的應該理解孩子的感受(或心情)。(二)1.心理;責怪“我”;諒解“我” 2.“冷冷的”;烘托了“我”當時哀傷的心情。 3.c 4.選段著力運用心理描寫,揭示了大人的狹隘、重才輕義,不珍惜孩子的感情,對孩子心理的傷害,留下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第二十三課《散步》答案:
1.q sh ln 2.略 3.生活的擔子已經從母親肩上轉到了我的肩上,母親依賴我,就像小時侯我依賴她一樣。 4. ①母親聽我的 ②兒子聽我的 ③妻子在外也聽我的 原因:①母親年邁難走小路②不愿意一家人分開 5.景色描寫。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諧、美滿。 6.尊老愛幼 和諧親密 7.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負著贍養父母,撫養孩子的重任,在家庭、社會里都充滿了使命感。 8.這家人互敬互愛、相互體諒,家庭氛圍和諧、美滿。
第二十四課《詩兩首》答案
(一)1.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是母愛的光彩,想象新奇巧妙。 2.活潑、天真、快樂、可愛 3.孩子不想讓媽媽知道。他不圖媽媽夸獎,只求媽媽生活得更加快樂、溫馨,所以只是撒謊、瞞著媽媽。 4.前一句表現媽媽不見了孩子的焦急,后一句表現媽媽見到孩子又驚又喜,是對孩子的嗔怪。 5.不同意。在“我”變成了金色花后,仍不離媽媽左右,注視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為她送去香氣,陪伴媽媽讀書,這些都說明了“我”非常愛自己的媽媽。之所以在媽媽尋找自己時不說話并且匿笑,是因為他個性天真調皮,在和媽媽開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媽媽。所以不能說“我”是個壞孩子。其實“我”是一個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 6.表現母子情深,孩子對母親的喜愛、親昵。
第二十五課《〈世說新語〉二則》答案:
(一)1.古代筆記小說、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南朝 2.略 3.⑴超過⑵才;離開⑶丟下,拋棄⑷古代對人稱自己的父親⑸回頭看4、略。5略。6略。7.元方,語言和行為 8.守信用、講禮貌。 9.“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 10.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1.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 12.略。(二)1.《世說新語箋疏》 劉義慶 南朝宋 2.①約定 ②通“否” ③丟下、丟棄 ④拉 ⑤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⑥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3.c 4.做人要重禮守信 5.略。 (三)1.c 2.d 3.古義:指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4.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后一句好,因為比喻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蘊。“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不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5. 融洽、歡快、輕松等家庭氛圍。(答出一兩點即可)“兒女”猶言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之“兒女”則專指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