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一單元課內閱讀題
(4)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拔山倒樹”中的“山”實際上是指: !皹洹笔侵福 。
(2)“見二蟲斗草間”,這“蟲”在作者眼中是: 。
(3)“龐然大物\'實為: 。
6.找出文中寫作者心情的詞語,并分析其作用。
7.學習本文,你認為作者是什么樣的人?
第一課《在山的那一邊》答案:
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斗。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2.小時候想望見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3.這是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4.“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5.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6.詩人確信遠方有!硐胧强梢詫崿F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翱莞傻男撵`”,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濫用“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7.因為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所以說“照亮的你的眼睛”。這是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8.“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9.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10.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11.擬人。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將山人格化、具象化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表現“我”內心極度的失望。12.對追求理想失去信心。13.因為我聽到……夜夜奔來。14.“我”是一個敢于幻想,充滿強烈好奇心,不懈追求的孩子。15.喜歡,還是不喜歡,言之成理即可。這一句寫出了經歷千辛萬苦后實現理想時的無比喜悅、激動的心情。16.從追求理想,不懈追求方面談啟示,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答案:
(一)1.父親鼓勵(指導、引導、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懸崖。 2.沒有解除恐懼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幾個詞語都能表現這一點!八坪酢,表現了“我’’對邁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則表現了“我”依然恐懼的心理。 3.“我”成功邁出第一步,“頓時有了信心”;成功邁出第二步,則“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懸崖之后,“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狀態是在獲得成功的行動中變化的。 4.(這是一個開放的題目,言之有據的答案都應認可。最好是答下面一點。)他具體指導兒子第一步應踏在哪塊石頭上,引導兒子成功地邁出第一步。理由:這使兒子產生了自己戰勝困難的自信心,激勵兒子獨立走向完全成功。 5.字要一個一個地認,書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個一個小困難,學習任務總是會完成的。(二)1.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產生成就感 作用:這個詞具體而詳盡地表現了我由害怕困難到增強信心到戰勝困難的全過程,描寫具體細致。 2.先“啜泣一會兒”是寫作者被自己的行動感動了,對自己敢下懸崖,感到有點兒害怕,又感到十分高興。最后,為自己產生巨大的成就而感動。3.“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寫我不敢大膽邁步。這個詞表現了我的膽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處不合愿意,表達效果不好。4.這里的“前途茫!钡囊馑际遣恢涝鯓硬拍艿诌_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5.(略)(三)1.(1)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 (2)抽噎,抽抽搭搭地哭。2.把左腳踏到巖石上。3.寫“我”從懸崖上走下來的過程及感受。 4.“我”從懸崖上走下來,戰勝了困難。5.首先讓“我”心理放松,然后鼓勵“我”走好第一步。(四)1.走一步,再走一步。 2.在自己的經歷中得到了鼓舞。3.不要想著……的地方。4.點明主旨。5.“驚奇”是因為膽小的“我”爬上懸崖,又在父親鼓勵下從懸崖上走下來,所以驚奇;“自豪”是因為“我”能夠戰勝困難,又能從事情中得出教訓,終生受益。6.可從如何戰勝困難的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