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實驗 合能力測試
(一)比薩城一個年輕的醫科大學生,正在大教堂里跪著祈禱。除了一條鏈條擾人的擦碰聲,大廳里一片寂靜。一個教堂司事,剛注滿一盞從教堂頂上懸掛下來的油燈,漫不經心地讓它在空中來回擺動。擺動著的掛燈鏈條的嘀嗒聲驚擾了這個學生,引起他一連串的思考。突然,他跳起身來,這一舉動使其他禮拜者大為驚訝。在擺動著的油燈的節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閃光的突然襲擊。他覺得鏈條的節奏似乎是有規律的,那盞嘀嗒作響的掛燈每往返擺一次用的時間似乎一樣長,盡管往返的距離越來越小。他的感覺正確嗎?如果正確,那他就是發現了奇跡。他決定立刻回家,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還是發現了大自然的一個偉大真理。他一到家,就找來兩根同樣長的繩索,各墜上一塊重量相同的鉛塊,將兩條繩索分別系在不同的廳柱上,準備做他的實驗。他請他的教父穆契柯·鐵達迪幫助他進行這個實驗:“你數這條繩索的擺動次數,我數那一條。”老頭子聳一聳肩。“又是伽利略一個發瘋的念頭。”他咕噥著,但是他同意幫忙。伽利略手拿兩個鉛擺,將一個拉到距垂直線四手掌寬的位置,另一個拉到兩手掌寬的位置,然后同時放開手。兩個人分別數了兩條繩索的來回次數,然后加以比較。總數是一樣的,各為100次。兩條繩索的起點雖不大相同,但在同樣時間內到達同樣的點上。就這樣,從教堂的油燈的擺動中,伽利略發現了自然的節奏原則。今天,這項原則已應用于時鐘計時、計數脈搏、計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運動等方面。1.給下列加粗詞語注音。①祈禱( ) ②嘀嗒( ) ③脈搏( )2.解釋詞語。漫不經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話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又是伽利略一個發瘋的念頭。”“又”字能否去掉,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就這樣,從教堂的油燈的擺動中,伽利略發現了自然的節奏原則。“自然的節奏原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今天,這項原則已應用于時鐘計時、計數脈搏、計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運動等方面。”除了這些,你知道這項原則還用于那些地方嗎?(請寫出1~2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一段“擺動著的掛燈鏈條的嘀嗒聲________了這個學生,引起他一連串的________。”這句話中兩處橫線上應填入的最確切詞語的選項為( )( )(1)a.驚動 b.驚醒 c.驚擾 d.驚詫(2)a.思想 b.思考 c.思索 d.思念8.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能說說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國核物理的鼻祖——趙忠堯一百年來,坐落于南京市四牌樓的百年名校東南大學,為祖國培養了15萬多名高層次優秀人才。素有“中國核物理的鼻祖”之稱的趙忠堯,就是這眾多東大佼佼者之一。趙忠堯,1902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諸暨。1920年,趙忠堯從諸暨縣立中學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現東南大學前身)數理化部,1924年畢業后相繼在湖州第三師范學校、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清華大學任教員。1927年趙忠堯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以優等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195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20年趙忠堯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時,正值校長郭秉文等人極力倡導建立一所綜合性的國立大學之時。1921年,東南大學在南高師校園內成立,次年南高師并入東南大學。趙忠堯進校時學的是化學專業,但他學習數學、物理同樣認真,尤其是物理學學得相當好。畢業后,東南大學又聘請他回來擔任物理系的助教。在這期間,趙忠堯在任教的同時修完了高等師范與大學本科所差學分,并于1925年取得東南大學畢業資格。任教期間,他工作勤奮踏實,深得物理學界前輩、哈佛大學博士葉企孫教授的青睞。正是以東南大學的任教為起點,趙忠堯開始了他的物理學教學和研究的生涯。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期間,趙忠堯通過“硬γ射線在物質中的吸收系數”這一實驗課題,發現了硬γ射線通過重物質時產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這是正負電子對的產生和湮滅過程的最早實驗證據。之后,他在美國《物理評論》發表了題為《硬γ射線的散射》的論文,公布了他關于γ射線方面的新發現,即他發現γ射線被鉛散射時,除開普敦散射外,伴隨著重物質的反常吸收還有一種特殊的光輻射出現,表明γ射線在重元素中的特殊吸收不是由開普敦效應引起的,從而揭示了一種新的反應機制。兩年后,他的同學c.d.安德遜(anderson)發現了正電子,并由此獲得了193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趙忠堯的實驗成果證明他是最早觀察到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湮滅的人。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趙忠堯學成回國后,就決意要在自己的祖國開展核物理研究。1946年夏,美國在太平洋進行yuan子彈試驗,他受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推薦,作為中國惟一的科學代表去參觀。此后,他利用在美國的機會,在跟蹤國際核物理最新發展的同時,開始注意購買靜電加速器部件和核物理實驗器材,準備隨時運回祖國。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趙忠堯幾經周折,終于帶著30多箱器材回到祖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并使剛剛誕生的人民共和國在1955年就有了第一臺700千電子伏的質子靜電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臺質子靜電加速器,能量為250萬千伏。正是通過這兩臺加速器的研制,趙忠堯發展了我國的真空技術、高電壓技術、離子源技術,使我國較早地邁入了核物理研究強國的行列,培養了包括楊振寧、李政道等在內的一大批核物理研究人才,為躋身世界核大國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趙忠堯一生從事核物理學的研究,雖然沒有獲得過應有的榮譽和地位,但他卻一直孜孜不倦、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從不喜歡張揚、表現自己。盡管畢業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東南大學,但他對祖國和世界物理學的卓越貢獻無疑是對母校培養的最大慰藉。1992年,在他九十高齡之時,還欣然提筆為母校九十周年校慶題詞:“熱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表達了一位學子對母校的無限關切之情。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這位中國核物理的鼻祖辭別人世時,有人這樣評價他:在中國物理學史上,他是一座豐碑。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他也是一顆明星。1.給下列加粗詞語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