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學評點
生16 我喜歡“徐噴以煙……作青云白鶴觀”一句。(師:這不是很無聊嗎?)不,我覺得作者很獨特,他創設了意境,表示作者很有好奇心,還有孩子的趣味。
生17 我也喜歡最后一句,不過我補充一點,他鞭打癩蝦蟆,還表現了他的天真、單純、善良。
生18 我也喜歡“徐噴以煙……”一句,他一定看到了白煙滾滾,蚊子拍著翅膀,拖著長腿在白煙中亂飛。這還表現了作者當時的幼稚。
生19 我喜歡“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一句,這句既表明作者當時的心情,又寫了神態。 (師:怎樣的神態?眼珠動了嗎?)他出神地盯在那里,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珠一動也不動,后來突然一驚。
師 真不簡單,大家自主地進行了探究,既欣賞了原文,又展開了想像的翅膀,豐富了原文,可以叫做“想像著作者的想像”。讓我們帶著想像的余興,再讀一遍課文吧!
[作品的樂趣是潛藏在作家所創造的文字世界里的,文字符號后面的情感世界必須通過閱讀來破譯與還原,由文字引發想像;體認文字的空白并以自己的經驗加以完善彌補,這是閱讀的過程,更是創造的過程。]
師 還有新問題嗎?對了,“這兩幅圖有什么內在的聯系”,“這到底有沒有趣”我們還未解決哩!這樣吧,讓我們進行第三次合作,去與有關人員對話,看能否解決自己提出的這些問題。
從以下的活動中任選一項,在小組內探究探究。
①蘇州出版社要編輯《閑情記趣》現代版,你有無童年的趣事?說給大家聽聽。
②如果蘇州沈復研究小組或人教社編輯來訪,你想對他們說什么?你羨慕沈復嗎?你認同他的“趣”嗎?你喜歡這篇課文嗎?
(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生20 我想對沈復說,我很羨慕他,他有閑情去觀察,雖然他沒有現代玩具,但他能親近大自然。(師:你不能嗎?)我們功課很多。
生21 當年他覺得很有趣,但我想我們長大了,我們這種年齡,覺得這很無聊,蚊子很討厭,我們有自己的愛好。
生22 我要問沈復兩個問題:一、按他這種愛好發展下去,他應成為生物學家,他怎么成了文學家?(師:哦!他是熱愛生活的文學家。)二、他寫這篇文章的意圖到底是什么?
生23 我想對沈復提一點意見,第一段是統領全文的,但他把獲得“物外之趣”的原因僅僅歸為“細察紋理”,其實他更多的是用了是想像,(師:不簡單!那你覺得要加寫什么?)可在“細察紋理”后加“私擬想像”。
生24 我不贊成剛才那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我們都應保留一點童趣,有一點想像力。
生25 我提一點反對意見,我們每天在家做作業,不可能有這種“趣”。
生26 想像力可發現趣味,小時候,我看我家天花板上的水漬印子,像老鼠,越看越像。(師:你可能還會想,他是不是要去找媽媽。)
生27 小時候,我看見墻上有很多螞蟻抬一大塊食物,我很奇怪它們怎么抬得動,我就去一壓,結果壓死一些螞蟻。(師:現在是否很內疚?不過你的好奇心還是可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