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落葉》教學反思及重建
次教壇新秀初評我參加了。當拿到文章——賈平凹先生的散文《落葉》時,我想從網上查些資料求得幫助,結果沒找到什么。看來是我的觀念錯誤,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教學參考資料的束縛,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這次我不再奢望什么資料,我在寢室里專心的反復的品味文章,倒覺得這樣挺好,思想沒有絲毫的束縛。
《落葉》一文說的是窗外有一棵法桐,春天枝繁葉茂的,無比溫柔和美好,但到了深秋,變得瘦骨嶙峋,作者由此發出了哀嘆。來年的春上,法桐依然美好。作者忽然醒悟了,明白了: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本文寫作切入口很小,僅是平時觀察的偶得,卻表現了“生命如四季,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的大主旨。本文的描寫非常生動,尤其是法桐春生夏榮秋落過程的描寫,不僅感染著作者,也打動著讀者的心。這篇文章是在解讀作者的一次心靈體驗,讀它的同時,讀者也經歷了一次心靈的觸動。初一的學生閱歷淺,可能就事論事,也可能由此聯想到人生,但僅是概念上的套話,而不能親身體驗提升。
我要做的就是通過教學讓學生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充實生命。同時,關于生命,這個話題很大,容易上成說教課,基于這兩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 通過圈劃詞句品讀法桐生長過程及作者面對法桐生發的思想感情。
2、 培養學生關注平凡生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聽音樂(綠葉對根的情意),并欣賞深秋落葉輝煌的畫面,使學生沉浸在莊嚴的氣氛中。然后我設計一個問題:請你為本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并說說理由(印發的材料已省去題目)。以此帶動學生朗讀全文,感知文章。先讀兩遍,再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得不錯,其中張選芝同學回答:“我擬的題目是——落葉的回憶,不僅僅是作者面對落葉產生的美好回憶,也是來年的新葉對落葉的一份回憶。”第二個環節是教師配樂(秋日私語)朗誦,學生聽讀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