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教案3
擬提出下列四個問題:
①這個故事的結局有什么特點?(帶有喜劇意味,惹人發笑。)為什么能惹人發笑?(鬼被執而不得脫,無奈而變羊,變后更受唾,結果只能送上屠場,任人宰割。)這個可笑的結局是否含有嚴肅的意義?(說明鬼是可以制服的。)
②宋定伯為什么能夠制服鬼?(首先是不怕鬼,所以知道對方是鬼后,才敢自稱是鬼——這跟《聊齋志異,青風傳》中的耿去病面對厲鬼以墨涂臉相視,如出一轍。其次,他又善于消除鬼的懷疑,以“新鬼”自居來解釋“身重”和渡河有聲的現象,說明他很機智。最后,他早已想好制服鬼的計劃,所以先問鬼“有何所畏忌”;將到宛市時,又“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落得后來的下場,是否也有自身的原因?(鬼曾兩度懷疑定伯非鬼,但一聽定伯解釋就不再懷疑,說明它很輕信。沒有覺察對方的意圖,暴露鬼的弱點,說明它很愚蠢。)
③作者這樣來描寫宋定伯和鬼的形象有什么用意?(說明鬼不僅不可怕,而且可欺、可捉、可賣,人只要勇敢機智就一定能戰而勝之。)這樣說是不是意味著作者也相信鬼的存在呢?(不能這樣說,在迷信盛行的時代,因鬼道而設教的文章為數不少,這樣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破除迷信的意義,本文對鬼極盡揶揄之能事,這種態度是可取的。)
④如果采用唯物主義的觀點,該怎樣解釋這個故事?(“鬼”是壞人壞事的象征,要敢于跟壞人壞事進行斗爭。)
八、留作業:翻譯《姜三莽的故事》,談談對作者評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