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教案5
教學目標: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傳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機智勇敢的主題思想。2.積累并擴大理解一些文言詞,培養翻譯文言文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1故事的積極意義
2積累文言文詞匯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于寶,字令升。東晉蔡(今河南新蔡縣)人,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勤學博覽,并好陰陽術數。元帝時,以佐著作郎領修國史,著《晉紀》,今已佚。又編集神怪靈異故事為《搜神記》,今已佚。現存本為后人輯錄。本文便選自《搜神記》。
——魏晉南北朝是大量產生志怪小說的一個歷史時期。當時戰亂頻繁,社會動蕩不安。一方面勞動人民渴求擺脫貧困、饑餓和死亡,把尋求安寧、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不現實的空中樓閣。在極端困迫的生活里,廣大人民把強烈的反抗意志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通過大膽的幻想,借助鬼神故事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剝削階級的統治地位搖搖欲墜,腐朽的土族階層不敢正視現實,妄想羽化登仙,永世享受,多信仙道數術之事,尋求精神麻醉。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和鞏固其社會地位,也編造了大量的鬼故事,宣傳鬼的魔力以恐嚇勞動人民。與此同時,在民間相應的產生了一些不怕鬼的故事,鼓舞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機敏,勇敢地和鬼魁進行斗爭。本文就是這樣一篇描寫南陽宋定伯如何機智勇敢地戰勝鬼魅的故事。
二解題。
——“宋定伯捉鬼”,標題概括了全文內容。通過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教育人們在邪惡勢力面前,不要退縮,要勇敢機智地和它們進行斗爭,最終一定能取得勝利。
三正字音:
誑(kuáng) 宛(wǎn)卿(qīng ) 漕(cáo) 唾(tuó) 咋(zhā)
四分析課文。
(一) 學習第一段
1.朗讀第1段。解釋第1段重點詞語,讓學生譯出此段。
誑:欺騙。欲:想。遂:于是,就。
2分析第1段:寫南陽宋定伯夜行遇鬼,敢于誑鬼,并與鬼同行。這是故事的開端。當來定伯遇到鬼后,是采取什么態度對付鬼的?
——宋定伯遇到鬼后,他不逃避,不慌張。敢于正視現實,設法和鬼進行斗爭。特別是當鬼問他“汝復誰?”定伯敢于用“我亦鬼”誑之。充分表現了宋定伯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當得知鬼要和自己去同一地方時,也不懼怕、逃避,而是與鬼同行。這表明了宋定伯和鬼進行斗爭的決心已定,而且通過“遂行”一句描寫,表明已付諸行動。
(二) 學習第二段
1朗讀,解釋第2段中的重點詞語,翻譯第2段。
遲:緩慢。卿:您。將:或者。再三:兩次三次。惟:只。了然:完全。了,完全。漕?:趟水的聲音。聽:聽從。徑:一直。去:離開。
2分析第2段。
——第2段寫得有波折,有變化,曲折生動。通過人物對話、動作的描寫,突出人物形象。宋定伯和鬼一同上路后,在這一段的開頭描寫了當鬼提出了“步行太遲,可并遞相擔”時,宋定伯的“大善”一句回答再次表現了其大膽、敢于面對面和鬼直接接觸的無畏精神。同行的路上,鬼對宋定伯產生懷疑,定伯毫不驚慌,沉著應付,打消鬼的疑慮,還抓住了鬼的“畏忌”之處,這是故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