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教案5
(二)解題。“宋定伯捉鬼”,標題醒目,概括了全文內容。通過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教育人們在邪惡勢力面前,不要退縮,要勇敢機智地和它們進行斗爭,最終一定能取得勝利。
(三)檢查預習。
(l)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誑(kuáng) 宛(wǎn)卿(qīng ) 漕?(cáo) 唾(tuó) 咋(zhā)
(2)指定幾位學生朗讀,要求學牛讀準率有,封師給予糾正。
(四)引導學生口譯、分析課文。
1.指定學生朗讀第1段。
2.引導學生解釋第1段重點詞語:
誑:欺騙。欲:想。遂:于是,就。
3.讓學生譯出此段,教師補充糾正。
4.引導學生分析第1段。文章的第1段寫南陽宋定伯夜行遇鬼,敢于誑鬼,并與鬼同行。這是故事的開端。
提問:當來定伯遇到鬼后,是采取什么態度對付鬼的?
宋定伯遇到鬼后,他不逃避,不慌張。敢于正視現實,設法和鬼進行斗爭。特別是當鬼問他“汝復誰?”定伯敢于用“我亦鬼”誑之。充分表現了宋定伯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當得知鬼要和自己去同一地方時,也不懼怕、逃避,而是與鬼同行。這表明了宋定伯和鬼進行斗爭的決心已定,而且通過“遂行”一句描寫,表明已付諸行動。
5.讓學生朗讀第1段,加深理解。
(五)指導學習第2段:第2段寫得有波折,有變化,曲折生動。通過人物對話、動作的描寫,突出人物形象。宋定伯和鬼一同上路后,在這一段的開頭描寫了當鬼提出了“步行太遲,可并遞相擔”時,宋定伯的“大善”一句回答再次表現了其大膽、敢于面對面和鬼直接接觸的無畏精神。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2段。
2.引導學生解釋第2段中的重點詞語:
遲:緩慢。卿:您。將:或者。再三:兩次三次。惟:只。了然:完全。了,完全。漕?:趟水的聲音。聽:聽從。徑:一直。去:離開。
3.指定學生翻譯第2段,教師給予補充糾正。
4.引導學生分析第2段。
同行的路上,鬼對宋定伯產生懷疑,定伯毫不驚慌,沉著應付,打消鬼的疑慮,還抓住了鬼的“畏忌”之處,這是故事的發展。
提問:這一段里有兩處表現了鬼的*詐和多疑,各在什么地方?
鬼背負定伯時,對定伯說:“卿太重,將非鬼也”;鬼聽到宋定伯涉水時的“漕?”聲時,又說:“何以有聲?”
提問:當鬼對宋定伯產生懷疑時,宋定伯是怎樣應付的?
當鬼對宋定伯產生懷疑時,宋定伯面對危險,毫不驚慌,沉著應付。用“我新鬼,故身重耳”,“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巧妙地進行解釋,打消了鬼的疑慮。這表明了鬼的無知和愚蠢,鬼不是不可戰勝的。
提問:課文如何描寫宋定伯尋求制鬼的辦法的?
首先,宋定伯是通過“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問鬼的“畏忌”,了解鬼最害怕的東西。其次,通過觀察掌握鬼的行為特點,“令鬼先渡,聽之”,對鬼進行觀察,做到心中有數,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的任何意外,為宋定伯渡河時發出的“港催”聲的解釋做好準備。
宋定伯在尋求制服鬼的辦法時,并不盲目行事,而是運用正確的斗爭策略,深入了解敵情,掌握了鬼“惟不喜人唾”的薄弱地方,達到知己知彼,準備進一步和鬼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