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教案5
(六)指導學生學習第3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2.引導學生解釋第3段中的詞語:
著:附著,加在。執:持,捉住。咋咋:驚叫的聲音。
3.指定學生譯出第3段,教師給予糾正、補充。
4,引導學生分析第3段。
宋定伯最終戰勝了鬼,并得“錢千五百”,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提問:宋定伯是怎樣制服鬼的?
首先,宋定伯把制服鬼的地點選在宛市附近,因為這里人群集中,正義力量雄厚。在快到宛市時,定伯把握時機,“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迅速果斷地向鬼發起了進攻,使鬼措手不及。“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表現了鬼在正義力量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和怯弱。直到宛市,定伯才把鬼放在地上,最后鬼“化為一羊,便賣之”。終于戰勝了鬼。
提問:宋定伯在制服了鬼以后,為什么要對鬼“唾之”?表明了什么?
“恐其變化”表明了家定伯與鬼斗爭到底的精神和對待鬼魁疾惡如仇,決不姑息、縱容的態度。
(七)指導學生歸納全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傳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機智勇敢。
(八)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是”字,文言文作“此”字解,但在本文中,有的地方同于現代漢語的“是”。請從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來(不要“于是”)。
【小資料】
一、 點內容圖示。
(1) 鬼: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
宋:大善。(使鬼精神麻痹)
(2) 鬼:卿太重,將非鬼也?
宋:我新鬼,故身重耳。(機智消除懷疑)
(3) 宋: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鬼:惟不喜人唾。(掌握制鬼之術)
(4) 鬼:何以有聲?
宋: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我也。(再次消除鬼疑)
二、作者簡介。
干寶(生卒年不詳),字令升,東晉蔡(現在河南省新蔡縣)人,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曾任著作郎、散騎常侍等官。學問淵博,著述很多,有《晉紀》二十卷,時稱“良史”,可惜沒有傳下來。
《搜神記》是千寶撰寫的一部志怪小說集。原書二十卷,早已散佚。今本系后人從《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輯錄而成。書中大部分故事帶有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魯迅的有關論述。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這段話揭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任小說大量涌現的社會原因。當道教、佛教大量編造鬼故事,宣傳鬼的魔力以恐嚇人民的時候,在民間卻針鋒相對地產生了一些不怕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