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讀后感
《土地的誓言》讀后感
【陳秋彤】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
《土地的誓言》讓我首先聯(lián)想到這首歌。我覺得文中關內的東北人就像歌中所唱的一般,遠離了親愛的家鄉(xiāng),四處流浪飄蕩,無家可歸。而對故土的依戀是無法遏制的熾痛。她在呼喚我,呼喚我回家,呼喚我拯救故鄉(xiāng),她的彭湃熱情是我心中奔騰的血液。憶及兒時美好的一切,我和她擁有同樣的心跳,同樣的熱血,同樣的默契,我和她會融為一體,無法分離。故鄉(xiāng)的土地,你是我偉大的母親,我的皮膚是你留下的愛撫,我愛你,所有的一切都屬于你!思念讓我瘋狂地回憶,那聲聲歡笑,讓我無法忘記你。我愛你,我要保衛(wèi)你,我對著故鄉(xiāng)的土地發(fā)誓,我要讓你自由幸福,或許灑下淚水,或許獻出生命!
【謝荔】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唐)杜甫
啊,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們,他們無時無刻不思念著故鄉(xiāng),思念他們的一草一木,思念哪兒美麗的風景,思念那兒母親親切的笑容。
是戰(zhàn)爭!毀掉了原有的和諧,讓美麗的大草原成為廢墟!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地母親身上的污穢,卻不能幫助。我們的心是痛的,在流淚,在哭泣,那是無助的淚水,戰(zhàn)爭何時才能停止,我們何時才能回歸大地母親溫暖的懷抱?
【張偉】
讀了《土地的誓言》這一篇文章之后,我感到熱血沸騰,胸中升起了一股熾熱的愛國豪情,一種沖動的為國報效的熱血。中國,在日本的鐵蹄下苦苦抗爭了8年多。而東北,那一塊首先遭到侵略的華夏領土,在日本統(tǒng)治下,呻吟了 8年多。而那廣大的東北領土,那華北的人民,那炎黃子孫,涌現出了無數的愛國志士。而端木蕻良以自己那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寫出了感人肺腑的愛國詩篇,表現了他對淪陷故鄉(xiāng)的思念,對收復國土的信心,對民族復興的希望,這也正是全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
【黃澤西】
讀了這篇文章之后,無論從哪個方面而言我都深有感觸。“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整整十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間斷,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舊無家可歸。”文章的導言是這樣說的,這為我們介紹了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背景。戰(zhàn)爭的兵荒馬亂,使多少無辜的老百姓承受著因戰(zhàn)亂而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的痛苦!國家是他們的,土地是他們的,但是他們只能用憤怒的目光去怒視那些侵略中國的日本人。但是他們無力反抗,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曾經滿流著青春、快樂的樂土,在這殘酷的戰(zhàn)爭中,一點一點被割去、被奪走。不僅是百姓,甚至是土地,也不平。那已經埋葬在地下幾千、幾百甚至是幾億年的古老地層的“地之血”沸騰了!她怒號,她奔流,為自己正在被宰割、被搶奪!她不平,她要燃燒,她要沸騰!用自己打動中國人,感染中國人,讓這個已經被戰(zhàn)爭打破寧靜的民族蘇醒!
【楊晨】
讀完這篇文章,就算不被作者那慷慨激昂的感情所感染,也被作者那大氣但又不乏優(yōu)美的文筆所陶醉。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心里一定十分悲憤,不然他的文筆不會這樣大氣,同時他也一定堅信終有一天能夠再次回到祖國,不然他那優(yōu)美的語句怎會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情。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不少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動具體,還用了許多四字短語,使文章讀起來更加通順流暢。作者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描寫十分細致,寫出了家鄉(xiāng)景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