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教學設計12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lián)系實際。
五、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jié),續(xù)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
2、背誦全詩。
六、拓展提高
1、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2、課外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寫一欣賞片斷。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復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情況。
學生分組交流。
二、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三、介紹詩人
提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xiàn)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四、朗讀詩篇
1、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注意字形(學生演板):
弗 涉足 佇立 萋萋 幽寂 延綿
2、分讀、齊讀、賽讀。
五、自定學習課題
同學們能談談,通過學習本詩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提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根據(jù)自己情況提出疑問。
六、合作探究,精讀欣賞
1、我們小時候聽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這里的路指的是讀書之路,難道路非得指眼前的路嗎?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2、如果你的人生之路面臨選擇,比如上“重高”還是“普高”,你會怎么辦呢?
提示:聯(lián)系自己談談認識。
3、那么,現(xiàn)在理解作者為什么小“路”大作嗎?
提示:認識作者對路的感受,去真正理解路的內涵。
4、那讓我們一起懷著憂愁的態(tài)度頌讀詩歌,品味作者對讀者的勸誡吧!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5、大家能否摘取關于路的描寫,來比較鑒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