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本地人物立傳
周逸群(1896~1931年),貴州銅仁人。早年留學日本,1924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黃埔軍校后,任“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主席。1926年在賀龍的第九軍第一師任政治部主任,后為二十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師師長。1927年與賀龍率二十軍參加南昌起義、介紹賀龍入黨。1928年與賀龍前往湘鄂邊開辟革命根據地,在洪湖地區開展游擊活動。1930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政委、以后任紅二軍團政委、前敵委員會書記、湘鄂西特委書記、湘鄂西聯合政府主席。1931年受到黨內“左”傾領導人排斥,同年在岳陽與敵人作戰,壯烈犧牲。
龍大道(1901~1931年),貴州錦屏人。1923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回國后參加周恩來、趙世炎等領導的上海第三次工人起義,出席在武漢召開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會后留在武漢,在領導的全國總工會和湖北省總工會工作,不久被捕。越獄后,與歐陽梅生等領導漢陽工人斗爭。1928年回到上海,任浙江省委工人部長、上海市總工會秘書長。1931年在上海被捕,在押解南京途中被秘密殺害。
段雪笙(1901~1946年),貴州赤水人。1925年入黨,曾任北方左翼作家聯盟黨團書記。1931年北平地區中共組織遭受破壞,雪笙被迫轉移到山東滋陽工作,仍利用鄉村師范學校教師身份作掩護,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為黨工作。1936年在臨沂接上組織關系后,他利用擔任《魯南日報》副刊《筆端》編輯之便,聯系教師、學生、工人和小公務員等,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方針政策,培養革命力量。1941年雪笙轉移到四川工作,先后任岳池中學教員,“寶元通”、“寶元南”商號的文化教員、人事股長,兼南溪中學教員,奔走于南溪,宜賓、重慶之間,在商業界從事秘密工作。陽翰笙曾建議周恩來調段雪笙到文化工作委員會工作,周恩來認為留段雪笙在商業界對黨能起更好的作用。為了培養黨的后備力量,雪笙在經濟界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在南溪有人曾對他風趣地說:“要是你跟著國民黨走,官都當得不愛了。”雪笙嚴詞回答:“我愿受窮也不做他們(指國民黨)的官!”
(三)貴州院士
樂森 (1899~1989年),貴陽人。他原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樂森的名字與中國古生物學科的建立緊緊相連。他研究過各種各樣的珊瑚,對四射珊瑚、拖鞋珊瑚的研究尤為突出,被譽為“樂珊瑚”。四川江油的花甲魚化石,是他首先發現的,國際上命名為“樂氏江油魚”。
蕭序常,貴州安順人,1929年生。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構造地質學家。對板塊構造、蛇綠巖構造類型及古造山帶巖石圈演化階段等問題有深入研究。
殷宏章,貴陽人,1908年生。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率先研究植物生長素,研制抗生素,建立我國第一個光合作用研究室,提出農作物生長的“群體”概念。
熊毅(1910~1885年),貴陽人。原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土壤物理化學、土壤礦物學、土壤改良、土壤分類、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態學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對華北平原土壤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