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語文版七年級下冊復習資料大全(第1-7單元)
⑵將來的橋梁,可就大不同了。
⑶
11.文段末的“兩不妨礙”是指哪兩方面都不妨礙?(3分)
12.要想使將來的橋梁造得很低,必須具備三方面的前提,請加以概括:(3分)
⑴
⑵
⑶
13.本段的中心句是 。(3分)
七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
一、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
蕃、甚、妖、蔓、鮮、勞形、
二、作者的掌握
讓學生運用表格把作家、作品、作者朝代、對作者評價、名言名句羅列出來,以便于記憶。
三、寫法的復習
《陋室銘》1、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的運用。2、還運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3、語言上駢散結合
《愛蓮說》1、襯托(正襯、反襯)的成功運用。2、語言的駢散結合。3、托物言志的寫法。
四、重溫閱讀語段
愛蓮說-- 周敦頤
愛 蓮 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
可愛者甚蕃( ) 濯清漣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遠益清 ( )
2.翻譯文言語句。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蓮花正直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