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語文版七年級下冊復習資料大全(第1-7單元)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_____”,這一結句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愛蓮說》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請說說“菊”和“牡丹”在表達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對蓮的贊美寄寓了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多、洗滌、牽連、更加2、對于菊花的愛好,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3(1)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別來正襯和反襯蓮花的高貴品質。(3)4、5、世人甚愛牡丹。6、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別來正襯和反襯蓮花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不慕富貴、潔身自好、保守堅貞氣節(jié)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tài)度。
22、 陋室銘---劉禹錫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詩人______________。
2.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在下面的橫線上。并說說這些語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 調: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劉禹錫2、山不在高,在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將名山、靈水與“陋室”相提并論,強調“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引出對陋室的描寫。3、這里指品德高尚 彈奏4、1)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2)沒有(嘈雜的)管弦之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5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 ,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齁]聲()中[間]()[曳]屋許許聲()() 2.說說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賓客意少舒.少:(2)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3)不能名其一處也.名:(4)奮袖出臂.奮:(5)兩股戰(zhàn)戰(zhàn),凡欲先走股.走: 3.與文中加點字意義不同的一項是:(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a. 學而時習之巴蜀之鄙有二僧c.志士不飲盜泉之水d.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2) 人有百手()a.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b.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d.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4.翻譯文中畫線句。 5.按要求找出這兩段中表示時間的詞。(1)表示突然發(fā)生的。()(2)表示過了很短時間發(fā)生。()(3)表示兩件事相繼發(fā)生。()6.用“——”畫出寫一家人由醒到睡過程的詞句。 7.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靜的氛圍?找出具體語句。 8.一家人睡去后,賓客的情緒有什么變化?(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話說) 9.第 4段盛贊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正面寫________ ,側寫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