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同步練習
4、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a、要想當權掌事,就必須讀書。
b、讀書就要認真深入地研究。
c、讀書就要博覽,以便全面了解歷史。
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5、下面兩個成語皆出自本文,請指出出它們的具體含義,并用這兩個成語分別造句。
⑴吳下阿蒙:
造句:
⑵刮目相待:
造句:
6、對這篇課文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與老師同學作進一步的探究。
參考答案
1、勸學 就學 議論 結友 2、⑴a ⑵c 3、b 4、d
【字詞綜合運用】
(1)注音
卿(qīng) 豈(qǐ) 涉獵(shè) 孰(shú) 遂(suì)
(2)形似字區別
(3)解詞
權謂呂蒙曰(告訴)
蒙辭以軍中多務(用 事務)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難道)
孰若孤(誰 比得上)
自以為大有所益(認為)
但當涉獵(粗略地閱讀)
當涂掌事(當道,當權)
蒙乃始就學(才 開始從事)
卿今者才略(語氣詞,不譯)
士別三日(分別)
及魯肅過尋陽(到了……時候 到)
見事之晚(認清事物)
(4)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同“耶”,語氣詞)
(5)成語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6)多義詞辨析
(7)古今異義
【重點句子分析】
本文寫孫權勸學,著重表現孫權的善勸,而完全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長進之快之大,至于魯肅與呂蒙“結友”,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并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韻。
【課文背景知識】
(1)作家作品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現在山西省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
(2)閱讀知識
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對理解文言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作者用來反映社會生活,抒發內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與作者的生活經歷、遭遇處境緊密相連。如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作者,其作品多體現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無意仕途的作者,文筆就較輕松,多山水風景、兒女情長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懷才不遇的作者,常會在作品中抒發郁悶傷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對文言文學習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