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擺渡》課堂實錄
三、學生充分思考討論
四人一組,互相提出問題,共同探討。
四、教師提問
(一)
1、 有錢人過河用什么?
用錢
2、 大力士過河用什么?
憑拳頭
3、 有權人過河用什么?
用權力
4、 作家過河用什么?
真情實意
(二)課文中首尾兩段均提到“彼岸”一詞,兩詞含義是否相同?為什么?
學生回答: 課文首段中“彼岸”一詞是指客觀存在的有實際意義的河的對岸,因為那里有等待自己買米燒夜飯的妻兒;末段中的“彼岸”一詞應當指作家用作品將人的心靈從迷惑渡向光明的未來。因此說含義不同。
(三)為什么作家唱歌擺渡人不讓他上船,作家嘆氣后,擺渡人讓他上船?
答:作家唱歌缺乏真情實感,難以感人。作家嘆氣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感動了擺渡人。
(四)后來作家開始從事擺渡,他用什么態度擺渡?
答:作家擺渡不屈從于權力,不受惑于財物,他以真情實意待渡客。
(五)為什么說作家沒有真情實意是應該無路可走的?
答:因為文學作品沒有真情實意是不會感動人的,不能感動人的文章就不能與人產生共鳴,只能被歷史拋棄,被人民拋棄。所以說是無路可走的。
(六)你認為創作有這么大的作用嗎?現實生活中還需要作家這樣的擺渡人嗎?你有過被文學作品擺渡的經驗嗎?
答:我認為好的文學作品對人的精神生活產生極大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認識水平,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現實生活中需要這樣正直的作家作為“擺渡人”。
學生討論回答:
1)以前我讀過一篇文章叫≤先把你的帽子扔過去≥,文中說:跳墻之前先把帽子扔過去,這樣你就不得不跳過墻去,這使我明白:做事首先要下定決心,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2)我有一次考試不太理想,很沮喪,回到家中看到一篇介紹一個殘疾女孩,拄著拐杖走路,被石頭一次次絆到,然而又一次次站立起來,繼續向前走的文章。這使我很受鼓舞,從考試失敗的陰影中迅速走了出來。
教師舉出例子:“一個四肢健全的窮人,有讓人可憐的一面,同時往往有令人憎恨的一面。”(《死亡日記》陸幼青)“嫉妒往往是受到生命的近距離的遮蔽”(《霜冷長河》余秋雨)都給老師的人生以極大的幫助。我們不會去嫉妒比爾、蓋茨,因為我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可我們會去嫉妒身邊的人和事等等。
教師總結: 我們的共同經歷證明船夫是用渡船擺渡人的身體,作家是用真情實意擺渡人的靈魂。
五、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一次擺渡寫出了各色人物的人生百態,說明作家沒有真情實意是應該無路可走的,作者應是一個正直的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不能移,以真情實意來對待寫作,對待讀者。
六、拓展練習
同學們剛才思考得比較充分,接下來我們把思維發散出去,不妨做一假設,假如你是一個擺渡者,你的船已裝滿了人,只剩下一個位置,此時在渡口上,站著四個人分別是有錢人、有權人、大力士、作家,你會選擇先擺渡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