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教案2
⑶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么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的人物描寫有何關系?
明確:a、詩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陽下山時,山色十分美麗,成群的飛鳥結伴而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
b、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么還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里說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群”,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規勸其他人,不妨也“還”吧,我們仿佛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吁:“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c、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與上兩句寫人是緊密相關的,首先是悟理——飛鳥尚知還,人亦更知還,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出人應“歸真返樸”。而這個“理”,正好為兩句的“悠然”的行為提供了哲理基礎。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水乳交融,互為表里。
⑷ 《飲酒》最后兩句應怎樣理解?
明確:這兩句說的是這里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通俗地說,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至情言語即無聲”,這里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附]板書設計
悠然 → 超脫塵俗,熱愛自然、高潔
第二層 飛鳥相與還→人、“呼吁”歸真還樸
有真義→歸隱乃人生真諦
3、學生齊讀全詩。
五、以討論小結本課。
結合詩作的學習,我們評評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思想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
明確:
a、陶淵明棄官歸隱,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的人格,渴望自由,總的特點是“淡泊”,“獨善其身”。
b、棄官歸隱,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在當時來說,是對黑暗官場的一種反叛,因此,有其積極意義。
c、但是,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穢,不能單*“歸隱”與“獨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的退隱思想也有其消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