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口語交際——話須形象才動人》課堂實錄
師:我看也未必……
生17:我還想聽美麗動人的故事、奇聞軼事。
師:是啊,看來話須形象還需要——深入了解、展開想象(板書)
師:那好,老師就代顧導寫了個六he塔導游詞。
(指名學生朗讀)
生: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大地旅行社”的導游小顧,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杭州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大家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我們現在要去游覽的景點是六和塔。六和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和保俶塔、雷峰塔和白塔并稱為杭州四大古塔。六和塔聳立在錢塘江畔的月輪山上。月輪山是龍山的支脈,因其形仿佛一輪明月而得名。
觀賞六和塔的全貌要走一段小小的山坡。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六和塔的來歷。關于它的來歷,民間一直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錢塘江里住著一個性情暴躁的龍王,它喜怒無常,常常使潮水漲落無定。江水泛濫,淹沒了沿江兩岸的屋舍良田,人民飽受其害。后來有個名叫六和的小伙子,發誓要跟龍王爭斗,率眾搬石填江,終于制服了龍王。從此,江邊的荒灘重又變成了良田,年年五谷豐登,人人得以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后人為了紀念這個勇敢的小伙子,就在六和填江的地方,造起了這座以六和塔命名的六和塔。另一個傳說是:春秋戰國時,列國紛爭,弱肉強食,當時七國中勢力最強的秦國,常常借故欺侮鄰近的弱小諸國。縱橫家蘇秦就往來游說于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間,使六國和好聯盟,合縱抗秦。據說當年這六國君主的結盟大會,就是在這錢塘江畔的月輪山上召開的,后人就在此建塔紀念。因六國聯合,故六和塔又叫“六he塔”。這些雖然都是傳說,但它表達了杭州人民對這座古代建筑的珍愛。
其實,根據歷史記載,這里曾是吳越國王的南果園。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吳越王錢弘俶聽從延壽、贊寧兩位和尚的建議,在此建塔以鎮江潮。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六和塔”,指的是“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無爭,意和同悅”。
這是佛教的六種規約。此塔建成后,就取“六和塔”之義,定名為“六和塔”。塔旁的塔院,也就稱之為六和寺。南宋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改六和寺為開化寺。至于又叫六he塔,則取“天地四方”之意。
各位同學,我們現在來到了六和塔前……
(稍作片刻)
師:接下來,再帶大家去一個地方。(出示黃鶴樓圖片)
師生齊誦“觀其高標……”一句。
師:同學們分成四人一小組,結合《黃鶴樓》,設置情境,用最合適、最生動、能以情感人的話編寫導游詞。注意分工明確,一人揣摩游客心理;一人查找有關黃鶴樓的奇聞軼事;另外兩人組織語言。
(5分鐘后,每組推薦一名學生代表發言)
生19: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小李。黃鶴樓有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鶴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雖本小利微,但為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常可憐,就慷慨應允。以后,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來告別說:“每日飲酒無以為酬,只有黃鶴一只可借,聊表謝意。”說罷,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黃鶴,對辛氏說:“只要你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為酒客助興。”說完后老道就不見了。辛氏拍手一試,黃鶴果然一躍而下,應節起舞。消息傳開后,吸引了遠近的游人都來飲酒,酒店的生意大為興隆,辛氏因此而發了財。十年后,老道突然出現在酒店,對辛氏說:“十年所賺的錢,夠還我欠的酒債嗎?”辛氏忙道謝,老道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對著墻上的黃鶴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黃鶴聞聲而下,載著老道飛走了。這個故事給黃鶴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