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幸福》李鎮西執教
原定下午一點半上課,由于考慮到一些遠地來的老師要趕回去,主持人要李老師把課提前到一點十分上。李:“由于同學們剛剛拿到課文,讓大家先把課文看一遍。請每個人大聲地把課文讀一遍,不齊讀。讀完后把不會讀的字寫出來。”
十分鐘后,教師問:“同學們,你們基本上讀完了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們一起來學習,但注意不是學習具體知識,而是展示閱讀態度、閱讀方法,咱們不是表演,課要上得樸實自然一些。剛剛大家已經讀了一遍了,請說說你對這篇文章的第一感覺。”有學生說:“太長了。”“沒學過的字太多了。”“寫得很好,但有點看不懂。”
教師:“咱們作個統計,喜歡這篇文章的請舉手。”只有三個學生舉手。“那么不喜歡的也請舉手。”只有個別學生舉手。教師說:“啊,很多同學都說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轉向一男生)“為什么你剛才舉了手又縮回去了呢?”(那男生不好意思地笑笑)
教師:“任何一篇文章都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那么,怎么樣才算讀懂了一篇課文?”
生1:理解內容,體會作者寫了什么。
生2:理解作者的感受。
生3:不要聯系自己的生活。
生4: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師:還要認得字詞,對不對?剛才讀的時候有哪些字不認識?
學生紛紛提出來,“皓”“霖”“鬃”“囂”……
教師:你們平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學生們:查字典,還有問同學老師。
教師:我們有個同學很有學問,請他注音、解釋,好不好?
一男生念“喧囂”并指出是“喧鬧紛亂”的意思。
教師:除了字詞,還要理解作者怎么寫的,對不對?
教師提示學生看大屏幕上的演示文稿:
第一, 生難字要能夠讀寫,生難詞要能夠理解;
第二, 文章的思想內容;
第三, 文章的寫作技巧;
第四, ……
教師:這第四后面的省略號就是你自己的理解。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演示文稿:
還有一點:“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或讀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時代……
或讀出問題: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觀點……
讀出自己:是共鳴、欣賞、審美(把自己“擺進去”)
讀出問題:是質疑、研究、批判(與作者“對話”)
由于生活經驗不一樣,面對同一篇文章,每個讀者的收獲不可能完全一樣。
教師:讀懂了怎么會有問題呢?隨后舉例說明完全不懂的就提不出問題,讀得越深入則問題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