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臺》課堂教學實錄
語文活動課《戲曲大舞臺》教學過程實錄執教者: 共青團路中學 劉小燕
【教學構想】
1.利用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比如京劇的臉譜知識和各種地方戲的名稱、特色等;
2.讓學生欣賞中國戲曲名段,感受戲曲的魅力;
3.積累中國戲曲方面的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中國戲曲的情感。
【課前準備】
1.提前一周讓學生按照興趣愛好自由分組,共分成山峰隊、飛鳥隊、十佳少年隊等八個小組。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
2.要求學生利用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搜集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學唱經典戲曲段子,繪制臉譜,做好參加“戲曲大舞臺”活動的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
【課堂實錄】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大家請坐!同學們,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如京劇的雍容華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可以說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播放課件,背景音樂《唱臉譜》響起)
師:課前已經布置大家分小組收集整理了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相信同學們已經胸有成竹,要一較高下了。下面我們就進入本活動課的第一個板塊——智者為王。我先來公布比賽規則,我讀完題目說開始后方可舉手搶答,每小組每題只有一次答題機會,答對加十分,答錯扣十分。請看大屏幕,第一題:中國的戲曲起源于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哪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而成?開始——山峰隊!
生1:中國的戲曲由民間戲曲和滑稽戲綜合而成。
師:山峰隊,你們確定嗎?
生1:確定!
師:那么很遺憾,我只能把機會給其它隊了,飛鳥隊!
生2:應該是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
師:非常正確,請給飛鳥隊加十分。好,看第二題!中國戲曲的角色分哪四大行當?其中女性角色統稱為什么? (題目讀完后,馬上就有人舉手)笨蛋隊,犯規了,老師還沒說開始呢,很遺憾,這一題你們沒有答題資格了,其他小組注意,開始!
師:十佳少年隊!
生:中國戲曲的角色分生旦凈丑,其中“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
師:很準確,我們來看一下答案,請給十佳少年隊加十分。來看下一題:在我國戲曲表演中,演員憑借從生活中提煉出的,經過藝術夸張的規范性虛擬動作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些虛擬動作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________動作。開始!巨人隊!
生:這一題很簡單,這種虛擬動作叫做程式化動作!
師(笑):看來難不倒你們嘛,下面一題有難度了,注意聽題:我國戲曲講究用哪四種藝術手段和哪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開始!笨蛋隊!
生:我國戲曲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師:非常正確!加十分!來看下一題:昆劇,亦稱昆曲,產生于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江蘇昆山。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明、清之際,它成為全國最大劇種,主宰劇壇二百余年。我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幾乎都受過昆劇藝術的影響,因此有______________的雅稱。開始!颶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