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a、 正音
b、 (1) 哪兩句話是對聞先生作為學者“說和做”的高度概括?( 第一、二自然段。)
(2) 這部分列舉了那些事例?這些事例選材的角度是什么?詳略安排怎樣?( 三個事例: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寫作《唐詩雜論》事例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他兩個事例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詳寫第一件事,略寫后兩件事。 )
(3) 聞一多先生潛心研究學術的目的是什么?(聞先生研究學術的目的是“要給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2、 品味語言,感受人格魅力。
(1)、‘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鉆探‘,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贊了。(精神:深入鉆研)
(2)、‘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等。以整齊的句式,飽含深情地贊美聞一多治學之勤之鉆,‘凝結‘表現治學成果來之不易。(精神:勤勤懇懇、廢寢忘食)
(3)、‘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這是比喻的說法,表現聞一多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目的:救國救民)
(5)、‘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6)、“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怎樣理解“群蟻排衙”?這句話表現出聞先生怎樣的治學態度 (態度:嚴謹、一絲不茍)
三、用一句話概括聞先生作為學者給你留下的印象。作為正值青春年少求學是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可按照下面句式進行回答
聞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的人。我應該—————————。(先生是一位為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治學嚴謹、不畏艱辛、廢寢忘食、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的卓越學者,言行一致的愛國者。我們應該學習他努力學習他為國為民努力學習的精神意思對即可)
四、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通過對文中議論性較強的語句和語言的品味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受聞一多先生在學者和民主戰士方面敢說敢做、言行一致品質;潛心研究、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執著澎湃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