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全套
常用的說明順序主要有三種: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其中邏輯順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①從現象到本質,②從原因到結果,③從整體到局部,④從主要到次要,⑤從概括到具體,⑥從特點到用途,⑦從一般到特殊。
時間順序:是指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說明事物。介紹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說明文常使用這種順序。
空間順序:是指按事物的方位為序說明事的。說明實物的形狀和構造多使用這種順序。方位詞,立足點;
科普說明文大都運用邏輯順序。 在語言表述上,我們盡可能采用“大小結合”式,即:運用了……的時間順序、運用了……的空間順序、運用了……的邏輯順序。
5.說明結構的把握與分析
常見的有兩種表現形式:①總分式(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又常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事物說明文常用此結構。②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常用此結構。
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心中要有說明文段落結構方式的基本概念。要始終不忘重點看開頭和結尾,對于中間部分也要作必要的瀏覽。
6.說明內容的概括與分析
概括內容必須學會努力尋找中心句、過渡句、關鍵句,從結構與內容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對文意的概括其實就是對說明內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點看開頭和結尾,找中心句和關鍵句;當然對于非“總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綜合,再作概括。至于層意和段意的概括,方法與對文意的概括是一樣的。
7.重點詞語、句子、段落的分析與理解
這方面內容的考查不僅有對語言準確性的體會,還有對詞句含義和作用的揣摩。 對于表達作用的評析類型的試題,我們應該從其運用的手法考慮,結合說明的內容,聯系作者的情感或思想傾向來分析體會。
8.陌生內容的理解與表達
9.有效信息的篩選與建議設想的陳述
10.準確語言的品味與分析:說明的語言不論平實與生動都要求做到準確,要特別注意修飾和限制性詞語。在說明文的閱讀考題中,經常會涉及到讓同學們理解、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方面的內容。
比如:“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這句中“幾乎”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答題思路和方法是:表態,抄下它,解釋它,正反兩面說清它。
11、開放性試題--說明內容的延伸和擴展
這一類型的試題有列舉型的,更多的是談認識和體會。 對于后者,往往要么是結合原文談,要么是結合實際說,這些要注意審題。其答題的基本套路往往是:觀點--聯系原文或實際分析--總結。
答題技巧:
1通讀全文;2看清問題;3題文對應;4找信息區;5篩選,比較,排除
順口溜:
整體閱讀知大意;關鍵語句看仔細;題文對應別忘記;篩選,比較要銘記
[科技說明文考查內容的新穎性]
1、 新科技、新發現的內涵;2.新發現的依據;3.新科技新發現的特點;4.人們對新科技的評價;5.新科技、新發現的操作程序、有關的設備、人員等;6.新科技、新發現的意義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