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婺源縣梅林中學 王森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本課新字生詞;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2)流暢地朗讀全文并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披文入情,訓練朗讀,品味欣賞語言
(2)感知課文思路流向,理清課文層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體會字里行間濃郁的情味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美的積極情緒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2)披文入情,訓練朗讀,品味欣賞語言
難點:(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美的積極情緒
(2)感知課文思路流向,理清課文層次
課型
新授課(第一課時)
方法
朗讀、討論、講析法
教具
錄音機、磁帶(可能的話也可以帶上有關春天的掛圖、音像)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教學策略及意圖
一、導入
師:現在雖然已經是深秋,但我們怎么能忘記那讓人產生過無限期待和遐想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的《春》,去盡情領略春的風采吧!
二、講授新課
(一)布置任務,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播放錄音)
1.學生自行勾出新字生詞
2.感悟文章的語言
①、用心領略朱自清筆下春的氣息,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很優美的詞句。
②、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面對春天,描繪春天的?
③、作者在描繪春天時有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是先贊美,還是先描繪,或者是先期待?
(以上三個問題可以先讓學生思考,老師在下面的授課中再進行講解)
(二)根據背景材料,介紹朱自清及其作品(學生發言,教師總結)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在大學讀書后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后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講授新字詞(老師可以在學生聽錄音的過程中把字詞寫在黑板上,學生分小組討論字詞的音、形、義)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
醞釀yùn niàng:愿意指造酒。這里指各種氣息在空氣里越來越濃。
賣弄:炫耀。
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應和hè:(聲音、語言、行動等)相呼應。
黃暈yùn:昏黃不明亮。暈,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光圈。
烘托:本指畫畫的一種技法,這里指"襯托"的意思。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四)感知作品樸實雋永的語言
1、學生分小組自由朗讀感知課文,朗讀前老師指導:本文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節奏感強,朗讀時采用的語調總體是輕盈的,但各部分因內容不同可有所變化,表達盼春天到來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悅的語調;表達作者對春喜愛欣賞的感情,應用輕松明快的語調;表達作者對春天贊美之情,應用高昂的語調。尤其要求讀準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