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春 (語文版教案)
9、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本文細致地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形象生動描寫的方法;揣摩、品味文章優美生動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引導學生體驗課文情感,培養學生語感;師生通過合作、研討、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賞妙詞、佳句,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文章的美;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珍惜青春、積極進取的情懷。
教學重點
1、采取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引導學生體驗課文情,培養學生語感。
2、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形象生動描寫的方法。
3、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寓情于景的藝術手法。
2、學生總結、掌握閱讀、欣賞寫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初步形成自學這類文章的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自讀自評,合作探究、分組競賽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大自然是美麗的,每個季節都有她獨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用他們那顆敏銳的心靈記錄下了他們心中的四季美景,今天我就要帶同學們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心中的春天——《春》
二、關于作者:請同學自己說說你所知道的朱自清。
三、美讀課文。
1、把你以為好的的詞語推薦出來
2、把你以為值得關注的字做好標志用字典注音并提出來
3、把你喜歡的句子劃出來,讀給同學聽聽并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4、用“我覺得《春》像一首 。”來概括你讀了春后的感受。
四、明確。
1、生字讀音義:漲(zhǎng 水位升高)烘(hōng 襯托)薄(báo 厚度小)
應(yìng 呼應) 散(sàn 分散)
2、詞語;工夫—功夫:都是名詞,常互換使用;表時間多用“工夫”,表本領、能力多用“功夫”
盼望—期望—希望:都可做動詞,“盼望、期望”含有殷切等待的意思,語意較重,只能對別人涌對自己,“希望”只是一般的想想,語意較輕,對別人,對自己都可以用,“盼望”只作動詞,后兩都還兼做名詞。
朗潤—濕潤:都有“潤澤”的意思,前者還有“明朗”的意思,課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潤澤;后者有潮濕的意思,表明事物的干濕程度。
“吹面不寒楊柳風”:見注釋⑤,全詩是“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