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二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實詞的意義用法。
2.學習詳略得當突出中心的方法;品味簡潔生動的語言。
3.了解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掌握文章中實詞的意義及用法。
2.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在中國科技史上有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約瑟教授贊許它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被國際上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它是哪本書呢?它就是北宋的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撰寫的《夢溪筆談》。現在讓我們學習選自《夢溪筆談》的兩篇文章——《以蟲治蟲》和《梵天寺木塔》。
二、讀熟文章
注意以下字詞與句子。
1.字詞。
歲:年成 穰:豐收 謂:叫 患:擔心 貽:贈給 訖:完,結束
2.句子。
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子方蟲)悉為兩段。——省略句
旬日子方皆盡,歲以(之)大穰。——省略句
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之)以金釵。——省略句
三、小組學習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疏通兩文大意的任務。
要求:
1.完成對課文的理解,整理關鍵詞語和句子,疑難的地方批注出來。
2.班上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四、內容理解
1.沈括在《以蟲治蟲》一文中表達什么看法呢?聯系現在治蟲害的辦法,你贊同哪一種?
2.《梵天寺木塔》中喻皓用什么辦法解決木塔穩定問題的?
3.兩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這三個問題主要讓學生抓住文章的精華、重點,而兩文共同運用的詳略得當的介紹方法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好體現出《夢溪筆談》是介紹科學成就的作品。
【資料寶藏】
1.關于沈括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學著稱的科學家。對于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技術、歷史、考古等各門學問都有深入研究。沈括一生在各地為官,積極參加王安石的變法,也是一位政治家。
沈括自幼勤奮好學,在其母指導下,14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少年時代的沈括隨其父走南闖北,增長了許多見識。
沈括于1063年考中進士,不久升為太史令。熙寧年間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受到王安石的信用和器重。1072年兼任提舉司天監,大部分時間在開封研究天文,改革歷法。因職務上的便利條件,使他有機會讀到了更多的皇家藏書,充實了自己的學識。以后他還擔任過許多重要官職。
1088年退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筑夢溪園,匯集平生見聞,撰寫了《夢溪筆談》。1095年病故于此園,終年65歲。
他一生論著甚多,僅據《宋史•藝文志》所錄就有22種,共155卷,但現在有傳刻本的僅有《夢溪筆談》26卷。《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在夢溪園中將他一生所見所聞和研究心得以筆記文學體裁寫下的著作。書中關于科學技術的條目約占三分之一以上,內容涉及數學、天文歷法、地理、地質、氣象、物理、化學、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動植物以及醫藥學等廣闊的領域。其中有不少對當時科學技術的忠實記錄,還有沈括本人深入鉆研的科學成果,是中國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約瑟教授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他的著作《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